峨眉半边莲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峨眉半边莲
拼音注音
é Méi Bàn Biān Lián
别名
观音莲、半边莲、峨眉莲座蕨
英文名
Omei Angiopteris, rhizome of Omei Mountain Angiopteris
出处
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莲座蕨科植物峨眉莲座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ngiopteris omeiensis Ching2.Angiopteris petiolulata Ching3.Angiopteris sinica Ching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去叶柄与须根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峨眉莲座蕨,多年生草本,高1.5-2m。根状茎肥大,肉质,圆球形。叶片纸质,长达80cm,二回羽状,羽片7-9对,互生,斜向上,长30-45cm,中部宽13-20cm,向基部稍狭,羽柄长3cm,单数羽状,羽轴向顶端无翅;小羽片约20对,基部的长5-8cm,上方的小羽片长7-11cm,宽8-13mm,线状披针形,淅尖头,基部略为心形,不对称,有长约2mm的小柄,过缘有圆锯齿,先端有尖锯齿。叶脉开展,单一或二叉分枝,较明显。中脉下面稍有鳞片疏生,干后上面为褐绿色,下面为黄绿色;叶具长柄,粗如中指。孢子囊群长圆形,由11-15个孢子囊组成,彼此接近,生于叶背面近边缘外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林下、沟谷中及灌木林下阴湿处。2.生于山麓沟谷中。3.生于海拔650m处林下沟谷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四川。
性味
苦;淡;凉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除风湿;利小便;清热解毒;止咳嗽。主风湿骨痛;肺病热咳;腮腺炎;小便不利;血痢;痈肿热毒;蛇咬伤;肺热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理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峨眉半边莲
拼音注音
é Méi Bàn Biān Lián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莲座蕨科植物峨眉莲座蕨的根茎。秋季采挖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.5~2米。根状茎肥大,肉质,圆球形。叶片纸质,长达80厘米,二回羽状,羽片7~9对,互生,斜向上,长30~45厘米,中部宽13~20厘米,向基郎稍狭,羽柄长3厘米,单数羽状,羽轴向顶端无翅;小羽片约20对,基部的长5~8厘米,上方的小羽片长7~11厘米,宽8~13毫米,线状披针形,渐尖头,基部略为心形,不对称,有长约2毫米的小柄,边缘有圆锯齿,先端有尖锯齿。叶脉开展,单一或二叉分枝,较明显。中脉下面稍有鳞片疏生,于后上面为褐绿色,下面为黄绿色;叶具长柄,粗如中指。孢子囊群长圆形,由11~15个孢子囊组成,彼此接近,生于叶背面近边缘处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下沟谷中及灌木林下阴涅处。分布四川。
性味
苦淡,凉。
功能主治
除风湿,利小便。治风湿骨痛,肺病热咳,腮腺炎,小便不利,血痢,痈肿热毒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钩如意草
- 长管香茶菜
- 长叶丹参
- 葫芦巴
- 盆架树
- 鹅掌楸
- 杨梅根
- 芹花
- 铜罗伞
- 车桑子叶
- 破牛膝
- 狗蹄
- 大横纹
- 屎咕咕
- 麻油
- 腽肭脐
- 秘鲁香胶
- 帽兰
- 尖尾风
- 牛蒡茎叶
- 百里香
- 牛胞衣
- 蝎子七
- 蝈蝈
- 马骝卵
- 千里光
- 九龙藤
- 红榔木
- 红鬼笔
- 蛤蜊粉
- 冰球子
- 鹿仙草
- 蓬莱草
- 化血胆
- 七叶一把伞
- 峨三七
- 铁扫帚
- 桦菌芝
- 猕猴桃藤中汁
- 小草
- 麝香壳
- 火头根
- 龙角
- 蕹菜
- 碗花草
- 车桑仔根
- 麦斛
- 铁蚂蟥
- 香堇菜
- 二裂叶委陵菜
- 牌楼七
- 草地早熟禾
- 芜菁花
- 金盏草根
- 山猫儿
- 板蓝根
- 铁罗伞
- 金钱橘饼
- 秤杆草
- 喜树果
- 四季青
- 木槿子
- 三块瓦
- 浆水
- 荨麻
- 蝶兰
- 炙甘草
- 紫背天葵草
- 酸水草
- 腐巴
- 银柴胡
- 食盐
- 大黄连刺
- 香蕉根
- 密叶天胡荽
- 山莲藕
- 楼梯草
- 鼠妇
- 生姜皮
- 狗宝
- 皂角菌
- 狼杷草
- 原羚角
- 山稗子
- 对叉疔药
- 翠羽草
- 钓鱼竿
- 褐云玛瑙螺
- 马蝗果
- 水蛭
- 角蒿
- 饭包草
- 翅果藤
- 芦荟花
- 蜈蚣萍
- 石斛
- 水苦荬
- 苍白秤钩风
- 十两叶
- 桐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