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眉蕨贯众
《中华本草》:峨眉蕨贯众
拼音注音
é Méi Jué Guàn Zhònɡ
别名
贯众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unathyrium acrostichoides(Sw.)Ching[Asplenium acrostichoides Sw.]采收和储藏:全年或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除去须根,晒干。生用或炒炭用。
原形态
植株高30-80m。根茎短粗而斜升,顶端和叶柄基部被棕褐色、阔披针形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15-20cm,禾秆色,向上光滑;叶片革质,长圆披针形,长25-60cm,宽12-20cm,渐尖头,仅叶轴、羽轴和中脉有少数棕色多细胞的短毛,二回羽状深裂;羽片约20对,披针形,下部3-4对羽片略缩短,中部羽片长12-14cm,宽1.5-2cm,羽状深裂几达羽轴;裂片18-20对,平展,镰状长圆形,基部1对较大,边缘有细锯齿;叶脉羽状,不甚明显,在裂片上有单一的侧脉5-7对。孢子囊群短线形,成熟时呈椭圆形,背生于侧脉上侧,每裂片有2-5对;囊群盖新月形,棕色,全缘,宿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400-2500m的林下山谷或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及河南等地。
性味
苦;涩;微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杀虫;止血。主痢疾;蛔虫病;蛲虫病;绦虫病;崩漏;便血;流感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二郎剑
- 圆叶野扁豆
- 麻柳叶
- 天目木姜叶
- 冰片
- 假蒟根
- 土细辛
- 岩谷伞
- 野胡萝卜根
- 马皮
- 栲栗果壳
- 野甘草
- 白兰花叶
- 薜荔汁
- 山蒜
- 牛奶菜
- 大瓦韦
- 杏仁
- 岩兰花根
- 乌蔹莓五加
- 狗牙根
- 冬瓜皮
- 网脉橐吾
- 苦楝叶
- 金刚藤
- 对叶榕
- 玉铃花
- 黑牵牛
- 厓花子
- 土箭芪
- 蓝靛
- 紫贝
- 刺果甘草
- 水蛭
- 杨梅树皮
- 刺血红
- 银毛委陵菜
- 白鱼尾
- 蜣螂
- 枇杷木白皮
- 毛黄堇
- 菖蒲叶
- 玉溪天仙藤
- 野鸦椿叶
- 野鸡头
- 复羽叶栾树
- 孩儿草
- 木达地黄
- 炙甘草
- 八角乌
- 天门冬
- 清沙草
- 雁来红
- 垂丝卫矛
- 树乌蝇羽
- 合子草
- 球果藤
- 友水龙骨
- 元元草
- 粘毛鼠尾草果
- 隔山撬
- 半柱花
- 女贞根
- 云豹骨
- 落花生
- 琴叶榕
- 云南铁丝莲
- 假荔枝根
- 藏羚角
- 苦天茄
- 南瓜七
- 竹头草
- 钗子股
- 蝮蛇皮
- 散血丹
- 明胶
- 白叶瓜馥木
- 豹皮菇
- 杨梅核仁
- 打碗花
- 藤梨根
- 水蕨
- 红牛尾七
- 野桂皮
- 红蒿枝
- 遍地金
- 亮光菜
- 圆果罗伞
- 白背青荚叶
- 关东丁香
- 林荫千里光
- 毛果珍珠茅
- 欧绵马
- 野料豆
- 鸭涎
- 镜面草
- 雷丸
- 白花岩青兰
- 野山芝麻
- 苦荬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