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眉蕨贯众
《中华本草》:峨眉蕨贯众
拼音注音
é Méi Jué Guàn Zhònɡ
别名
贯众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unathyrium acrostichoides(Sw.)Ching[Asplenium acrostichoides Sw.]采收和储藏:全年或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除去须根,晒干。生用或炒炭用。
原形态
植株高30-80m。根茎短粗而斜升,顶端和叶柄基部被棕褐色、阔披针形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15-20cm,禾秆色,向上光滑;叶片革质,长圆披针形,长25-60cm,宽12-20cm,渐尖头,仅叶轴、羽轴和中脉有少数棕色多细胞的短毛,二回羽状深裂;羽片约20对,披针形,下部3-4对羽片略缩短,中部羽片长12-14cm,宽1.5-2cm,羽状深裂几达羽轴;裂片18-20对,平展,镰状长圆形,基部1对较大,边缘有细锯齿;叶脉羽状,不甚明显,在裂片上有单一的侧脉5-7对。孢子囊群短线形,成熟时呈椭圆形,背生于侧脉上侧,每裂片有2-5对;囊群盖新月形,棕色,全缘,宿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400-2500m的林下山谷或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及河南等地。
性味
苦;涩;微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杀虫;止血。主痢疾;蛔虫病;蛲虫病;绦虫病;崩漏;便血;流感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臭牡丹根
- 鹅管石
- 黎豆
- 白石脂
- 山橘
- 景天三七根
- 乌桕木根皮
- 赤沙糖
- 山桂花
- 雪里见
- 香叶
- 香薷
- 车前草
- 雪山芪
- 香青兰
- 雄黄兰
- 雪猪肉
- 雪茶
- 雪胆
- 刺血红
- 须花参
- 香叶根
- 刺齿凤尾蕨
- 大避债蛾
- 鸟不企
- 杭州荠薴
- 寒莓
- 藤本夜关门
- 鹅喉管
- 芒叶小米草
- 黄果茄
- 红鬼笔
- 滨海前胡
- 竹蜂
- 鲎壳
- 箐跌打
- 丁香油
- 白檀根
- 兰花叶
- 米面蓊叶
- 磨盘根
- 鹭鸶兰
- 地桃花
- 斩龙草
- 莸
- 堵喇
- 翠云草
- 杏仁
- 竹柏根
- 橙耳
- 春花木
- 蜀羊泉
- 测试
- 树腰子
- 斑鸠占
- 地草果
- 匙叶龙胆
- 矮地茶
- 酸浆
- 丽春花果实
- 昂天莲
- 香油罐
- 香石藤
- 香加皮
- 雪猪油
- 雪山林
- 长隔距兰
- 九龙盘
- 霞天曲
- 桂叶素馨
- 香排草
- 火把花
- 香榧草
- 香皮树
- 鲟鱼
- 鲜地黄
- 香水月季
- 香根芹
- 香港四照花果
- 香叶天竹葵
- 雪灵芝
- 雪人参
- 栗子
- 罂粟壳
- 红孩儿
- 红叶树子
- 红山药
- 红果冬青根
- 红母猪藤
- 红云草
- 红杉
- 红沙
- 红小麻
- 红牛尾七
- 红果楠
- 红椿
- 瓠子子
- 吉笼草
- 红帽顶
- 藜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