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蒜
《*辞典》:山蒜
拼音注音
Shān Suàn
别名
泽蒜(《本草拾遗》),小蒜(《救荒本草》),苦蒜果、野葱果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野葱(《上海植物名录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百合科植物山蒜的鳞茎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鳞茎广卵形,白色,仅如枣大,外有膜被。叶根生,细长,管状,柔软而有微棱,色绿,长约30厘米左右。花茎于叶间抽出,长30~60厘米,茎顶有多数紫黑色珠芽;伞形花序顶生;苞片2,卵形,膜质;花小,花被6,卵状披针形,先端钝,白色,或有紫色背线;雄蕊6,卵状,花药长圆形;于房上位,3室,花柱丝状。蒴果,室背开裂。种子黑色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。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
性味
辛,温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辛,温。"
②《救荒本草》:"味辛,性沮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温中去积,散瘀止痛。治积块,血瘕,食滞饱胀,痈肿,跌扑损伤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温补,下气,滑水源。"
②《本草图经》:"治积块及妇人血瘕;用苦醋磨服。"
③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健胃,助消化,增进食欲,民间用治膈食饱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或磨汁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刺黄柏茎叶
- 大鱼鳔花
- 红走马胎
- 大叶狼豆柴叶
- 对叶林根
- 五指毛桃根
- 五除叶
- 伏龙肝
- 马刀肉
- 野百合
- 小毛鸡
- 倒挂牛
- 席草
- 瓜子莲
- 大狼毒
- 毛诃子
- 小飞扬草
- 芒刺复叶耳蕨
- 莲衣
- 山大黄
- 苏头
- 宜梧叶
- 大蛇药
- 褐盖肉齿菌
- 椰子
- 疳积药
- 硬叶吊兰
- 刚毛香茶菜
- 红筷子
- 水案板
- 梅根
- 啤酒花
- 藏绵芪
- 灰藋子
- 西红花
- 花松萝
- 红吹风
- 蓝萼香茶菜
- 绿笋片
- 林檎
- 黄瘤孢
- 一味药根
- 水田七
- 石黄连
- 马柳根
- 诃子叶
- 乌蛇卵
- 鲢鱼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蚕豆壳
- 花拐藤根
- 大昏头鸡
- 犀角
- 响铃豆
- 小驴蹄草
- 草鞋青
- 火秧竻蕊
- 胡芦巴
- 山慈姑花
- 毛赤车
- 番薯
- 山铁树叶
- 田麻
- 水贯众
- 苘实
- 木荷
- 小青藤
- 夏腊梅
- 梨叶
- 水鳖
- 山花生
- 白透骨消
- 川山橙根
- 对叶四块瓦
- 土木贼
- 壶卢秧
- 滇地黄连
- 佛杜树
- 柿蒂
- 沙松果
- 小礼花种子
- 羊齿天冬
- 帕梯果
- 显脉罗伞
- 扭鞘香茅
- 楸木皮
- 对叶草
- 辣椒
- 天麻茎叶
- 细沙虫草
- 猕猴梨
- 水朝阳花
- 水木草
- 凌霄
- 大乌泡
- 棕叶七
- 乌饭树
- 大果卫矛
- 沙七
- 柿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