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肉
《中华本草》:狐肉
拼音注音
Hú Ròu
英文名
Fox as food
出处
出自《唐本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犬科动物狐狸、南狐的肌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Vulpes vulpes Linnaeus2.Vulpes vulpes hoole Swinhoe采收和储藏:捕杀后;剥皮取肉;鲜用或晾干。
原形态
1.狐狸,体长约75cm,重7.5kg。颜面狭窄,吻尖。四肢短,尾粗长,超过体长的一半,且其毛蓬松,身上有特殊的狐骚味。头部棕灰色,吻端棕黑色,下颌污白色,耳背黑色或棕黑色。背部红棕色,体侧黄褐色,腹部黄白色。四肢棕色或浅褐色,前后肢外侧有一条黑纹。尾色同背部,尾端白色。毛色因个体而有差异。2.南狐,体形似狗,中等细长。重7.5kg左右,外形与上种类似,亦有腭臭。毛色变化较大,通常标准者,其头、躯、尾为赤褐色;深者赤色,浅者黄褐色。个体头部灰棕色;唇、下颏至前胸暗白色;颈、肩、体两侧稍黄色,背部红棕色;腹面白色或黄白色,尾尖白色。前后肢外侧的黑褐色带纹,其宽狭不等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森林、丘陵、草原等地。穴居树洞,土穴中常抱尾而睡。和动敏捷,食物杂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心;脾;胃;肾经
功能主治
补虚暖中镇静安神;祛风;解毒。主虚劳赢瘦;寒积腹痛;癔病;惊痫;痛风;水肿;疥疮;小儿卵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或煎汤,120-240g。
各家论述
1.《唐本草》:作臛食之,主疥疮久不差者。2.盂诜:补虚,又主五脏邪气。3.《医学入门》:补虚,治健忘。4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水积黄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狐肉
拼音注音
Hú Ròu
别名
南狐、狐、狐狸
来源
食肉目犬科狐Vulpes vulpes L.,以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若尔盖、东北。
性味
甘、咸,温。
功能主治
补虚温中。主治水积黄种,疥疮不愈,蛊毒寒热。
用法用量
4~7两,炖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狐肉
拼音注音
Hú Ròu
出处
《唐本草》
来源
为犬科动物狐的肉。
原形态
狐(《诗经》),又名:龙狗、毛狗。
体长60~90厘米,尾长40~60厘米,体重5~10公斤。外形似狗而略细长,颜面部狭,吻尖,耳大,四肢比较短,肛门附近有臭腺,能分泌可憎的狐骚气味。尾毛蓬松。毛色变异很大,一般头部灰棕色,耳背面黑或黑褐色,唇和下颏到前胸部暗白色。背红棕色,颈、肩和身体两侧稍带黄色。胸腹部白色或黄白色。尾部与背色相同,尾尖端白色。四肢浅褐色或棕色,外侧有宽狭不等的黑褐色纹。
栖居森林、草原、丘陵等处的树洞或土穴中。嗅觉、听觉发达,昼伏夜出,行动敏捷。食性很杂,喜食老鼠、野兔、各种野禽;此外,亦食昆虫、蛙、鱼及野果;有时盗食家禽。
生境分布
分布东北、内蒙古、新疆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甘肃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青海等地。
性味
甘,温。
①《食疗本草》:"温,有小毒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暖,无毒。"
③《纲目》:"甘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补虚暖中,解疮毒。治虚劳,健忘,惊痫,水气黄肿,疥疮。
①《唐本草》:"作腥食之,主疥疮久不差者。"
②孟诜:"补虚,又主五脏邪气。"
③《医学入门》:"补虚,治健忘。"
④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水积黄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或煎汤,4~8两。
复方
①治惊痫,神情恍惚,语言错谬,歌笑无度:狐肉一片及五脏,治如食法,豉汁中煮,五味和作羹或作粥、炙食,并得。京中以羊骨汁鲫鱼替豉汁。(《食医心镜》狐肉羹)
②治水积黄肿:狐肉配陈腊肉炖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③治疥疮不瘥:狐肉、一支箭,夏枯草、蒲公英、侧耳根。共炖汤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红藤
- 水田碎米荠
- 地乌
- 四大天王
- 金钮扣
- 猫爪子
- 鱼脑石
- 栝楼皮
- 擘蓝
- 玉叶金花
- 红孩儿
- 散血莲
- 锅铲叶
- 鸡麻
- 回心草
- 雀翘
- 大叶紫薇
- 猪毛七
- 野冬菊
- 番石榴子
- 叶下花
- 酸水草
- 一匹草
- 虫实
- 刺黄连
- 刺参
- 獾油
- 吊罗果
- 天香炉
- 金剪刀草
- 浆水
- 黄花小二仙草
- 打火草
- 钩栲
- 梵天花根
- 海桐花
- 白龙穿彩
- 大发汗
- 红牛毛刺
- 白常山
- 水仙
- 山羊血
- 绛梨木子
- 野花椒叶
- 南粤马兜铃
- 番杏
- 阔叶十大功劳
- 冻绿叶
- 三角泡
- 青丝龙
- 瑞香根
- 小白蒿
- 华南实蕨
- 红背桂
- 石斛
- 白苣
- 椋子木
- 点腺过路黄
- 大种半边莲
- 刺莓果
- 天文草
- 一把伞
- 白芥
- 华东阴地蕨
- 短柄南蛇藤果
- 凹裂毛麝香
- 万年青花
- 石栗
- 松蘑
- 鲨鱼骨
- 狭叶败酱
- 赤茯苓
- 绿结鸡骨
- 楤叶悬钩子
- 铁篱笆
- 小果千金榆
- 白花柴
- 太白鹿角
- 小茜草
- 异野芝麻
- 兜兰
- 樗叶花椒
- 地梢瓜
- 小叶小羽藓
- 草果药
- 山梅花根皮
- 冷杉果
- 红景天
- 野棉花
- 独脚金
- 地棠花
- 铁篱巴果
- 绣线菊子
- 灰叶南蛇藤
- 河蚌
- 狐肉
- 滇五味
- 贵州追风散
- 大头茶
- 节节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