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鸡踢香
《中华本草》:红鸡踢香
拼音注音
Hónɡ Jī Tī Xiānɡ
别名
金背藤、红面将军、金耳环、羊奶奶。
英文名
Stem and leaf of Henry Elaeagnus
出处
出自《陆川本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颓子科植物宜昌胡颓子的茎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eagnus henryi Earb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宜昌胡颓子 常绿直立灌木,高3-5m。具刺,刺长8-20mm;幼枝淡褐色,密被鳞片。叶互生;叶柄长8-15mm;叶片革质,宽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6-15cm,宽3-5cm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阔楔形,上面深绿色,下面银白色,密被白色或散生少数褐色鳞片。花银白色,密被鳞片,1-5朵生于叶腋短小枝上成短总状花序,花枝锈色,长3-6mm;花梗长2-5mm,花被筒管状漏斗形,长6-8mm,上部4裂,裂片三角形;雄蕊4,花丝极短;花往直立或稍弯曲,无毛。果实长圆形,多汁,长约18mm,幼时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,成熟时红色。花期10-11月,果期翌年4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50-2300m的疏林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甘;性温
归经
膀胱;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散瘀消肿;接骨止痛;平喘止咳。主跌打肿痛;骨折;风湿骨痛;哮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碎,酒炒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陆川本草》:驳骨散积,消肿止痛。治跌打骨折,损伤肿痛,风湿骨痛。2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止痛,止咳。治风湿腰痛,哮喘,黄肿,跌打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红鸡踢香
拼音注音
Hónɡ Jī Tī Xiānɡ
别名
金背藤、红面将军、金耳环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出处
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为胡颓子科植物宜昌胡颓子的茎叶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常绿直立或蔓性灌木,长可达6米。小枝圆柱形,红棕色,密被鳞毛。叶革质;叶形变化较大,自长椭圆形、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钟形,长5~12厘米,宽2~5厘米,先端钝或短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至圆形,上面光滑,下面有银灰色鳞片;叶柄长8~16毫米,红棕色。花2~10朵,簇生叶腋,银白色;花梗长2~3毫米;花全长(连子房及裂片)8~12毫米,花被筒管状,上部4裂,内被银白色与棕色鳞毛;雄蕊4;雌蕊1,花柱无毛。果实狭长椭圆形,长约18毫米,成熟时红色,有显着的棱,果柄长12毫米。
生境分布
分布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浙江、贵州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《陆川本草》:"性温,味苦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陆川本草》:"驳骨散积,消肿止痛。治跌打骨折,损伤肿痛,风湿骨痛。"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止痛,止咳。治风湿腰痛,哮喘,黄肿,跌打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浸酒,3~5钱。外用:捣碎,酒炒敷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花月见草
- 红黑二丸
- 胡桃枝
- 胡葱
- 花木通
- 山木通
- 十二槐花
- 胡桃青皮
- 红萆薢
- 四棱通
- 褐粘褶菌
- 刀豆根
- 山核桃叶
- 四方蒿
- 磨盘根
- 黄花倒水莲
- 斯里兰卡肉桂
- 横经席叶
- 见血清
- 锡叶藤
- 骆驼蹄瓣
- 地柏枝
- 金雀花
- 茯神木
- 罗望子叶黄檀
- 鼬瓣花根
- 睡菜
- 黄瓦韦
- 丝带蕨
- 红豆树
- 丝绵
- 黄栌枝叶
- 山狸子骨
- 伸筋藤
- 红花岩黄芪
- 山禾串
- 黄疸树
- 黄明胶
- 山枇杷
- 四叶参
- 黄桷浆
- 花蚊虫
- 三叶豆
- 三翅铁角蕨
- 黄槿
- 红花岩松
- 山姜
- 蛤壳
- 三叶枫
- 山椒草
- 山稔根
- 河套大黄
- 红白二丸
- 海蜇皮
- 海螵蛸
- 海鳗鳔
- 山马豆根
- 山黄杨子
- 禾叶墨斛
- 红五加
- 红叶甘橿
- 红敷地发
- 桑沥
- 桑黄
- 红毛走马胎
- 水凤仙
- 海杧果
- 虎皮楠
- 刷把草根
- 四季素馨花
- 四川澄茄子
- 红螺塔
- 四方藤
- 圣罗勒
- 胡麻仁
- 花荵
- 三枝叶
- 三楞草
- 红薯细辛
- 花椒
- 山樱桃核
- 三角咪
- 山甜茶
- 山丹花
- 花杜仲藤
- 花椒根
- 葫芦
- 三蕊草
- 实葫芦
- 花叶假杜鹃
- 花楸
- 山水芹菜
- 山油柑叶
- 三铃子
- 山矾花
- 花椒叶
- 三枝标
- 山玉兰
- 虎尾轮根
- 虎皮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