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鸡踢香
《中华本草》:红鸡踢香
拼音注音
Hónɡ Jī Tī Xiānɡ
别名
金背藤、红面将军、金耳环、羊奶奶。
英文名
Stem and leaf of Henry Elaeagnus
出处
出自《陆川本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颓子科植物宜昌胡颓子的茎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eagnus henryi Earb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宜昌胡颓子 常绿直立灌木,高3-5m。具刺,刺长8-20mm;幼枝淡褐色,密被鳞片。叶互生;叶柄长8-15mm;叶片革质,宽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6-15cm,宽3-5cm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阔楔形,上面深绿色,下面银白色,密被白色或散生少数褐色鳞片。花银白色,密被鳞片,1-5朵生于叶腋短小枝上成短总状花序,花枝锈色,长3-6mm;花梗长2-5mm,花被筒管状漏斗形,长6-8mm,上部4裂,裂片三角形;雄蕊4,花丝极短;花往直立或稍弯曲,无毛。果实长圆形,多汁,长约18mm,幼时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,成熟时红色。花期10-11月,果期翌年4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50-2300m的疏林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甘;性温
归经
膀胱;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散瘀消肿;接骨止痛;平喘止咳。主跌打肿痛;骨折;风湿骨痛;哮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碎,酒炒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陆川本草》:驳骨散积,消肿止痛。治跌打骨折,损伤肿痛,风湿骨痛。2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止痛,止咳。治风湿腰痛,哮喘,黄肿,跌打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红鸡踢香
拼音注音
Hónɡ Jī Tī Xiānɡ
别名
金背藤、红面将军、金耳环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出处
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为胡颓子科植物宜昌胡颓子的茎叶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常绿直立或蔓性灌木,长可达6米。小枝圆柱形,红棕色,密被鳞毛。叶革质;叶形变化较大,自长椭圆形、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钟形,长5~12厘米,宽2~5厘米,先端钝或短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至圆形,上面光滑,下面有银灰色鳞片;叶柄长8~16毫米,红棕色。花2~10朵,簇生叶腋,银白色;花梗长2~3毫米;花全长(连子房及裂片)8~12毫米,花被筒管状,上部4裂,内被银白色与棕色鳞毛;雄蕊4;雌蕊1,花柱无毛。果实狭长椭圆形,长约18毫米,成熟时红色,有显着的棱,果柄长12毫米。
生境分布
分布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浙江、贵州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《陆川本草》:"性温,味苦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陆川本草》:"驳骨散积,消肿止痛。治跌打骨折,损伤肿痛,风湿骨痛。"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止痛,止咳。治风湿腰痛,哮喘,黄肿,跌打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浸酒,3~5钱。外用:捣碎,酒炒敷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木耳
- 紫金标
- 大羽铁角蕨
- 杓儿菜
- 庐山瓦韦
- 山红稗
- 土碎补
- 地蚕
- 巴戟天
- 常春卫矛
- 梵天花根
- 大叶黄杨叶
- 山李子
- 慈竹气笋
- 四棱通
- 大狼毒
- 山漆树
- 金毛木通
- 黄山鳞毛蕨根
- 狗哇花
- 五加皮
- 黄花蔷薇
- 锦地罗
- 井边茜
- 八仙过海
- 川木通
- 桂木
- 獐骨
- 水苦荬根
- 核子木
- 柳白皮
- 三加
- 毛桐
- 狗牙贝
- 鸡油菌
- 条参
- 辫子草根
- 椬梧
- 亚罗椿
- 光梗丝石竹
- 复叶披麻草根
- 野木瓜果
- 伊贝母
- 大叶千里光
- 雪上一枝蒿
- 牡蛎
- 蒙自水芹
- 乔木刺桐
- 小鸦葱
- 天南星
- 篱天剑
- 红丹参
- 圆锥花南蛇藤根
- 花叶竹芋
- 复叶葡萄叶
- 大膜盖蕨
- 雁来红
- 马桑
- 黄水芋
- 荠苨
- 麻油
- 小飞扬草
- 葛藟汁
- 小金钱草
- 罗锅底
- 大叶青木香
- 大叶铁包金
- 土香榧
- 莨菪
- 盐蛇
- 芒萁
- 蟑螂
- 盾叶薯蓣
- 大叶白纸扇
- 大头艾纳香
- 山柳菊
- 刺楸
- 红缘层孔菌
- 野鹅脚板
- 红芋
- 白毛草
- 凫羽
- 黄紫堇
- 大浮萍
- 密脉鹅掌柴
- 寒水石
- 黑乳菇
- 心叶野海棠
- 杠香藤
- 花生油
- 冬瓜子
- 广玉兰
- 扁蒲扇
- 羊乳
- 水案板
- 冰糖草
- 小果野葡萄藤
- 华罂粟
- 红树叶
- 杜仲藤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