丝绵
《*辞典》:丝绵
拼音注音
Sī Mián
别名
绵(《本草拾遗》),蚕绵(《医林纂要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用蚕茧下脚经精炼、扯松的制成品。
功能主治
治吐血,衄血,便血,血崩,痔疮,外伤出血,聤耳,冻疮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新绵一两,烧为黑末,酒下,主五痔。""衣中故绵絮主卒下血及惊(金)疮出血不止,取一握,煮汁温服之。"
②《纲目》:"绵灰主吐血,衄血,下血,崩中,赤白带下,疳疮,脐疮,聤耳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烧灰存性敷冻疮,补龟裂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烧存性入散剂,0.5~1钱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撒或调敷。
复方
①治吐血,衄血:好绵烧灰,打面糊。入清酒调服之。(《普济方》)
②治肺损吐血:新绵(烧灰,研)、黄明胶(炙燥,捣末)。上二味等分,研匀。每服一钱匕,临卧糯米饮调下。(《圣济总录》绵胶散)
③治吐血、咯血:新绵一两(烧灰),黄明胶(炙令燥)、黄柏(去粗皮,蜜炙,为末)各一两.上三味细研。每服一钱匕,地黄汁、糯米饭相和调下,食后临卧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绵灰散)
④治血崩不止:好绵、妇人头发(共烧存性)、百草霜等分。为末。每服三钱,温酒下,或加棕灰。(《纲目》)
⑤治聤耳,脓血出不止:故绵烧灰为末,绵裹纳耳中。(《圣惠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光叶巴豆树
- 西红花
- 石楠叶
- 细草
- 凤凰毛
- 楮树白皮
- 瓜蒌
- 贝齿
- 地红子根
- 小萹蓄
- 毛千屈菜
- 鹗骨
- 天竺桂
- 狼肉
- 木槿根
- 豆腐
- 大叶马尾连
- 宝盖草
- 田旋花
- 荃皮
- 南瓜蒂
- 合欢花
- 黄荆叶
- 藏丁香
- 芒花
- 沙茴香
- 九头青
- 广东万年青
- 杯苋
- 鹰不泊薳
- 蚂蚁花根
- 蒙自水芹
- 滨旋花
- 渐尖毛蕨
- 水葱
- 白降丹
- 海鲶
- 防已
- 糖橘红
- 白云瓜叶
- 龙头节肢蕨
- 阴香皮
- 黄瓜仁草
- 鹿筋
- 弓果藤
- 海菜
- 大画眉草花
- 地打果树皮
- 倒卵叶五加
- 犀牛皮
- 牛耳岩白菜
- 喜树叶
- 半夏
- 铁树叶
- 乌藨连
- 迎春花叶
- 倒赤伞
- 碎骨红
- 孩儿草
- 苹
- 鼍甲
- 长管蝙蝠草
- 筋骨散
- 鸭舌头
- 三叶排草
- 龙舌草
- 锁阳
- 栝楼皮
- 长叶水麻
- 河鲀鱼
- 毛叶柿叶
- 冠唇花
- 大千生
- 鬼臼叶
- 番石榴干
- 腊雪
- 还阳草
- 大叶凤仙花
- 环维黄杨星D
- 熊尾草
- 多齿蹄盖蕨
- 石帆
- 十大功劳根
- 白背三七茎叶
- 绵羊血
- 桑白皮
- 楤木白皮
- 槐叶
- 鸡腿蘑
- 貒骨
- 肥猪苗
- 大剑叶木
- 白苏
- 石豇豆
- 斑瓣虎耳草
- 硫黄
- 金樱花
- 猪肤
- 枳椇木皮
- 桤木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