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蚊虫
《*辞典》:花蚊虫
拼音注音
Huā Wén Chónɡ
别名
黄蚂蚁(《全展选编·皮肤科》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隐翅虫科动物多毛隐翅虫的全虫。夏、秋采集,鲜用。
原形态
形如蚂蚁,全身散生褐色毛,鞘翅甚短,长方形,颜色深蓝或暗绿。触角丝状,末端为暗褐色。小腮须由三、四节组成,第四节甚短,末端成疣状,亦呈暗褐色。后头呈颈状,头及尾端之两节为黑色。前胸背板稍呈卵形,其腹面及足皆为赤褐色。多生活于田边、沟边及玉米根四周,有趋旋旋旋旋光性,夏晚常迎光而飞。
毒性
有毒。
功能主治
解毒,杀虫,止痒。治神经性皮炎,癣疮。
用法用量
本品有毒,不可内服。
复方
①治神经性皮炎,癣疮:花蚁虫适量。用75%酒精浸泡三日后,取液外擦患处,每七天擦一次。(性味以下出《云南中草药》)
②治神经性皮炎:黄蚂蚁适量,除去蚁头,挤出内脏浆汁涂患部,6~8天一次。黄蚂蚁浆汁涂患处4~6小时后,患部皮肤有刺激性疼痛,随后出现红、热,形成片状丘疹性皮炎;再敷硝胺软膏,2~3天结痂,瘙痒消失,4~5天脱痂,皮肤光滑柔软而痊愈。(《全展选编·皮肤科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千层叶
- 宽穗兔耳风
- 野苦梨根
- 慈姑叶
- 柳叶剑蕨
- 水梨藤
- 红芋
- 假木通
- 白木
- 蕨根
- 滇榧子
- 黄花独蒜
- 轮环藤
- 竹鱼
- 老枪谷叶
- 鱼香草
- 石刁柏
- 刺南蛇藤
- 打箭菊
- 雨蛙
- 窝儿七
- 百里香叶杜鹃
- 慕荷
- 水莲沙
- 杠香藤
- 一年蓬
- 竹叶兰
- 羊耳菊
- 黄毛山牵牛
- 黄水茄
- 蝴蝶果
- 野苎麻
- 虎睛
- 滇丁香
- 花叶冷水花
- 鸭涎
- 紫花堇菜
- 小酒饼花
- 银丝杜仲
- 藤黄
- 鲤鱼皮
- 凤仙透骨草
- 云南冻青叶
- 黄堇
- 白托柄菇
- 棕榈根
- 云南铁丝莲
- 花叶假杜鹃
- 大脖子药
- 滇常山
- 姜皮
- 榧花
- 滇南寄生
- 黄明胶
- 胆汁
- 石壁莲
- 檵花根
- 石斛
- 珍珠
- 野麦子
- 水苦荬
- 九倒生
- 石菖蒲花
- 姜石
- 黄河裸裂尻鱼
- 小红花
- 甜瓜蒂
- 金棒锤
- 碱蓬
- 斑蝥
- 三叉虎根
- 狗脊
- 竹节蓼
- 茶树根
- 荔枝叶
- 老虎俐根皮
- 蛟龙木
- 树头菜根
- 狗骨节
- 厚叶贯众
- 羊屎果
- 小花黄堇
- 猪毛菜
- 小罗伞
- 水狗子
- 君迁子
- 黄水枝
- 紫苏
- 山杜仲
- 川乌
- 大乌泡根
- 九翅豆蔻
- 紫云英子
- 石鲫
- 葱叶
- 银线草
- 白勒
- 龙脷叶
- 竹叶艾
- 白冷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