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倒生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九倒生
拼音注音
Jiǔ Dǎo Shēnɡ
别名
铁郎鸡、铁扫把、金鸡尾、线鸡尾、地柏枝
英文名
Herb of Vaiante Spleenwort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铁角蕨科植物变异铁角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splenium varians wall.ex Hook.et Grev.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10-22cm。根状茎短而直立,顶部密生有虹色光彩的披针形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下部亮栗色,向上到叶轴为灰绿色,幼时疏生纤维状鳞片;叶片披针形,薄草质,长10-15cm,宽2.5-4cm,先端渐尖,基部略狭,2次羽状分裂,羽片8-12对,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1.2-2cm,宽6-10mm,羽状深裂,边缘有锐齿;每齿有细脉1条。孢子囊群每裂片上2-3枚,囊群盖条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50-3500m的山谷湿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湖南、山西等地。
性味
凉;微涩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活血消肿;止血生肌。主刀伤;骨折;疮疡溃烂;烧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2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九倒生
拼音注音
Jiǔ Dǎo Shēnɡ
别名
变异铁角蕨、铁狼萁
来源
蕨类铁角蕨科九倒生Asplenium varians Wall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山西、陕西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。
性味
微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止血,生肌。主治刀伤骨折。
用法用量
外用适量捣烂敷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九倒生
拼音注音
Jiǔ Dǎo Shēnɡ
别名
铁郎鸡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铁角蕨科植物变异铁角蕨的全草。秋后采。
原形态
植株高10~22厘米。根状茎短而直立,顶部密生有虹色光彩的披针形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下部亮栗色,向上到叶轴为灰绿色,幼时疏生纤维状鳞片;叶片披针形,薄草质,长10~15厘米,宽2.5~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略狭,2次羽状分裂,羽片8~12对,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1.2~2厘米,宽6~10毫米,羽状深裂,边缘有锐齿;每齿有细脉1条。孢子囊群每裂片上2~3枚,囊群盖条形。
生境分布
生于阴处石上、墙上及树上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四川至山西等地。
性味
性凉,味微涩。
功能主治
捣敷治刀伤,骨折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鸭脚茶
- 柘木白皮
- 白乳菇
- 圆柏叶
- 春花木
- 野大豆藤
- 洋虫
- 巴豆霜
- 虾子草
- 云苔草
- 苎麻
- 血人参
- 粗榧枝叶
- 黄葵
- 高粱泡
- 假茼蒿
- 绒仙人球
- 小鱼眼草
- 一点红
- 羊胆
- 翡翠
- 紫花鱼灯草
- 鳖甲
- 贯众
- 云南铁丝莲
- 羊奶果
- 荠菜子
- 透骨草
- 半边苏
- 胡麻花
- 槭叶草
- 茭白
- 灰钉
- 石蔓藤
- 卷心菜
- 锥螺壳
- 海芙蓉
- 金边兔耳
- 鬼羽箭
- 茶条槭
- 蜂糖罐
- 鸭屎树
- 穿鱼藤
- 枸橘刺
- 吉笼草
- 樟树子
- 红毛走马胎
- 鬼毛针
- 粤万年青
- 翅果藤
- 排钱草
- 藤杜仲
- 粗皮蛙
- 缠竹黄
- 薄荷露
- 红马蹄草
- 毒鱼藤
- 血当归
- 姬蕨
- 红直獐牙菜
- 胡桃仁
- 黄背草果
- 刺楸
- 丁香露
- 桂花跌打
- 石决明
- 见血住
- 水龙胆草
- 白千层
- 多穗石柯根
- 大一面锣
- 慕荷
- 含羞草根
- 黑珠芽薯蓣
- 马先蒿
- 扁竹根
- 苏铁根
- 白梅花
- 台湾牛奶菜
- 三叶莲
- 黑腺珍珠菜
- 黄果茄
- 木荷
- 臭威灵
- 霞天曲
- 丝棉木
- 草果
- 鹳肉
- 庵 (艹闾)
- 亚香棒虫草
- 岩莴苣
- 园金柑
- 晚香玉
- 五脉山黧豆
- 蓝花葱
- 红叶树子
- 杏仁
- 峨眉紫金牛
- 大叶紫珠
- 地莓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