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威灵
《中华本草》:臭威灵
拼音注音
Chòu Wēi Línɡ
别名
大叶兔耳风、威灵仙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绵毛风毛菊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ussurea lanuginsa Vant. [Saus-surea chetchozensis Franch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绵毛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,高30-80cm。根多数丛生,粗长绳状,稀带肉质,黑褐色。茎直立,有少数分楠,被蛛丝状绵毛。基生叶具长柄,柄长5-6cm,被褐色短柔毛;叶片宽卵圆形至椭圆倒卵形,长8-10cm,宽4-6cm,先端急尖或钝,基部楔形或心形,下延成窄翅状,边缘有具小尖的浅齿,上面绿或带紫色,有短毛,下面灰白色,密被白色绵毛;茎生叶互生,无柄,叶片条状披针形,基部渐窄,下延呈翅状;最上部叶条形,上面有褐色疏短毛成儿无毛,下面被灰白色绒毛。头状花序,较小,通常数个丛生枝顶成伞房状,直径约12mm;梗短,总苞片长圆形,长13-15mm;具多层总苞片;总苞片5-6层,被白色绢状长柔毛,外层卵形,先端只黑色硬尖头,内层条状披针形;花全部管状,长12mm,花冠5裂,粉红色或蓝紫色,有腺体;雄蕊5,聚花;柱头2裂。瘦果,褐色,长约3mm;冠毛污白色,外层糙毛状,内层羽毛状。花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草丛、路旁和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辛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止痛;解毒。主支气管炎;偏头痛;风湿痹痛;狂犬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臭威灵
别名
大叶兔耳风、威灵仙[云南]
来源
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棉毛风毛菊Saussurea lanuginosa Vant.,以根入药。夏秋采集,洗净切碎晒干。
性味
甘、辛,温。
功能主治
润肺止咳,解毒止痛。用于肺结核,支气管炎,咯血,偏头痛;外用治狂犬咬伤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外用1两捣烂,调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兔子毛
- 墙草
- 针筒线
- 血当归
- 赤火绳
- 乌头叶蛇葡萄
- 苘麻子
- 蚱蜢
- 单花芥
- 土人参
- 铁锈
- 银花子
- 疣果冷水花
- 管仲
- 紫荆花
- 九龙藤叶
- 露兜竻蔃
- 黄连花
- 大白杜鹃
- 藤黄
- 黄背草苗
- 鸡爪芋
- 白背青荚叶
- 大金牛草
- 蝙蝠
- 破布草
- 刺海松
- 叶下花
- 鱼尾葵
- 香草兰
- 粘山药
- 红豆树
- 香阿魏
- 白淋草
- 柠檬叶
- 见血封喉
- 刺楸
- 豆瓣绿
- 草木灰
- 公鱼
- 白乳菇
- 多蒴曲尾藓
- 止咳草
- 白矾
- 酒饼叶根
- 咳喘木
- 柳叶
- 秘鲁香胶
- 大麦苗
- 肾炎草
- 白牛尾七
- 田旋花
- 獭皮毛
- 地瓜子
- 滇苦菜
- 直立婆婆纳
- 黄泡子
- 竹鱼
- 甜瓜花
- 草果
- 荨麻
- 血余
- 鸡爪簕
- 黑大豆皮
- 杜仲藤
- 姜三七
- 红橡木子
- 黄樟
- 鸡翔草
- 毛稔
- 九倒生
- 鸭脚茶
- 柘木白皮
- 圆柏叶
- 春花木
- 野大豆藤
- 洋虫
- 巴豆霜
- 虾子草
- 云苔草
- 苎麻
- 血人参
- 粗榧枝叶
- 黄葵
- 高粱泡
- 假茼蒿
- 绒仙人球
- 小鱼眼草
- 一点红
- 羊胆
- 翡翠
- 紫花鱼灯草
- 鳖甲
- 贯众
- 云南铁丝莲
- 羊奶果
- 荠菜子
- 透骨草
- 半边苏
- 胡麻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