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炎草
《中华本草》:肾炎草
拼音注音
Shèn Yán Cǎo
别名
杏叶兔耳风、争叶子、马蹄草
英文名
all-grass of Obovateleaf Ainsliaea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地区中草药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倒卵叶兔耳风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insliaea latifolia (D.Don)Sch.-Bip.var.obouata (Franch.) Griers .et Lauener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倒卵叶兔耳风 一年生草本,高50-80cm。叶基生,倒卵状椭圆形,长6-10cm,宽2-4cm,边缘有锯齿,基部下延,两面被灰黄色绒毛。头状花序排成穗状,有管状的两性花3-4朵;总苞圆柱形,苞片硬,极不相等;花托秃裸。瘦果有线条。种子翅状冠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草地、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性味
味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;利湿;止咳;解毒。主急;慢性肾火;肾孟肾炎;膀胱炎;支气管炎;痢疾;刀枪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感想末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肾炎草
拼音注音
Shèn Yán Cǎo
别名
杏叶兔耳风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倒卵叶兔耳风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切碎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50~80厘米。叶根生,倒卵状椭圆形,长6~40厘米,宽2~4厘米,边缘有锯齿,基部下延,两面被灰黄色绒毛。头状花序排成穗状,有管状的两性花3~4朵;总苞圆柱形,苞片硬,极不相等;花托秃裸。瘦果有线条。种子有翅状冠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草地、路旁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消炎利尿,清热解毒。治急、慢性肾炎、肾盂炎、尿路感染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化香树
- 石蕨
- 厚叶子树
- 神香草
- 穗花杉叶
- 粟糠
- 旱柳
- 色赤杨
- 苏黄耆
- 睡菜
- 石地钱
- 石榴皮
- 华南实蕨
- 华山参
- 神黄豆
- 壶卢子
- 肾子草
- 莳萝子
- 石凤丹
- 杓儿菜
- 水稻清乳汁
- 水杨柳
- 水榆
- 禾秆蹄盖蕨
- 山莴笋
- 树茭瓜
- 山香圆
- 红绿草
- 滑石粉
- 扇蕨
- 桑枝
- 山菅兰
- 山蜘蛛
- 核桃叶
- 化香树果
- 华南舌蕨
- 石蟹
- 莎木面
- 石栗
- 石榴根皮
- 华山矾
- 石霜
- 石面枇杷
- 厚膜藻
- 砂茴香
- 合萌
- 算盘七
- 粟米泔汁
- 幌伞枫
- 肾经草
- 石决明
- 水杨木白皮
- 山茱萸
- 猴接骨草
- 海南粗榧
- 海狸香
- 手掌参
- 杉木
- 杉木节
- 海螺厣
- 海粉
- 桑皮汁
- 红瑞木
- 海马
- 山蓼
- 海仙人掌
- 水芋
- 湖北麦冬
- 山货榔
- 松蒿
- 水椎木
- 桑柴灰
- 红丹参
- 湖北贝母
- 厚叶川木香
- 薯良
- 穗花杉根
- 肾子藤
- 莎草蕨
- 石通
- 石长生
- 樟
- 厚皮香
- 华南鳞盖蕨
- 厚叶沿阶草
- 秋木瓜
- 药芹菜根
- 黄屈花
- 柏树根
- 短柄枹栎虫瘿
- 阔叶赤车使者
- 升登
- 波叶紫金牛
- 上山龙
- 野山芝麻
- 罂粟壳
- 鳕鱼鳔
- 山麻黄
- 环纹苦乳菇
- 黄毛耳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