粟米泔汁
《中华本草》:粟米泔汁
拼音注音
Sù Mǐ Gān Zhī
英文名
Millet Juice, Water in which millet has been washed
出处
出自《唐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粱或粟的种仁经淘洗所得的泔水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Setaria italica (L.) Beauv. [Panicum italicum L.]2.Setaria italica (L.) Beauv.var.germanica(Mill.)Schred
原形态
1.粱,一年生栽培作物,须根粗大。秆粗装,直立,高0.1-1m。叶鞘松裹茎秆,密具疣毛或无毛,先以近边缘及叶片接处的背面为密,边缘密具纤毛;叶舌为1圈纤毛;呀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10-45cm,宽5-33mm,先端尖,基部钝圆,上面粗糙,下面稍光滑。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锤状,通常下垂,基部多少有间断,长10-40cm,宽1-5cm,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变异主轴密被柔毛,刚毛显着长于或稍长于小穗,黄色,褐色或紫色;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,长2-3mm,黄色,褐色或紫色;第1颖长为小穗的1/3-1/2,具3脉,第2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/4,先端钝,具5-9脉;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,具5-7脉,基内稃薄纸质,披针形,长为其2/3,第2外稃等长于第1外稃,卵圆形或圆球形,质坚硬,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,成熟后,自第1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;鳞被先端不平,呈微波状;花柱基部分离。花、果期夏、秋季。2.粟,本变种的主要特征在于:植物体细弱矮小,高20-70cm。圆锥花序呈圆柱形,紧密,长6-12cm,宽5-10mm;小穗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2-2.5mm,黄色,刚毛长约小穗的1-3倍,小枝不延伸。
生境分布
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。
性味
甘;凉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止泻;止渴;杀虫敛疮。主霍乱;泻痢;消渴;疮疥
用法用量
内服:饮适量。外用:适量,洗或湿敷。
注意
《本草拾遗》:浸米至败者损人。 胃冷者不宜多食。
复方
治疳疮月蚀: 泔淀敷之。(《纲目》)
各家论述
1.《唐本草》:主霍乱卒热,心烦渴,饮数升。 臭泔止消渴尤良。2.《本草拾遗》:泔主霍乱,新研米清水和滤取汁服,亦主转筋入腹。酸泔,洗皮肤疮疥,服主五野鸡病及消渴。下淀酸者,杀虫及恶疮。和臭樗皮煎服主疳痢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粟米泔汁
拼音注音
Sù Mǐ Gān Zhī
出处
《唐本草》
来源
为淘洗粟米所得的泔水。
功能主治
①《唐本草》:"主霍乱卒热,心烦渴,饮数升。臭泔止消渴尤良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泔主霍乱,新研米清水和滤取汁服,亦主转筋入腹。酸泔,洗皮肤疮疥,服主五野鸡病及消渴。下淀酸者,杀虫及恶疮。和臭樗皮煎服主疳痢。"
注意
《本草拾遗》:"浸米至败者损人。胃冷者不宜多食。"
复方
治疳疮月蚀:泔淀敷之。(《纲目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砂茴香
- 山白果根
- 扭子菜
- 白侧耳
- 桂子
- 白云瓜梗
- 硬皮褐层孔菌
- 三叶委陵菜根
- 桃茎白皮
- 山茱萸
- 三匹箭
- 胜红蓟
- 白蘑
- 清香桂
- 红蒿枝
- 白石英
- 狮子尾
- 丽江青木香
- 土色牛肝菌
- 白婆婆纳
- 东当归
- 四季海棠
- 秋海棠
- 半拉子
- 秋海棠茎叶
- 算盘子叶
- 獾骨
- 胡枝子
- 山乌龟
- 蛇含
- 七叶子
- 七叶一枝花
- 半截叶
- 玳瑁肉
- 崇澍蕨
- 黄断肠草
- 少花柏拉木
- 结根草莓
- 鸡子白
- 白猪栗
- 冰凉花
- 半支莲
- 密花草
- 东野菰
- 白石花
- 茉莉花
- 鲨鱼油
- 南方红豆杉
- 不灰木
- 西藏花椒
- 深红龙胆
- 白线蛇
- 半边旗
- 小扁豆根
- 扁竹根
- 铁线莲
- 大马哈鱼
- 车桑仔叶
- 贯众
- 山东肿足蕨
- 红茎黄芩
- 深山酢浆草
- 漆大姑
- 白石榴根
- 白梅花
- 珊瑚草
- 杏子
- 扁豆叶
- 楸叶
- 三品一枝花
- 骑马参
- 舌状蜈蚣藻
- 半边莲
- 槟榔
- 黑芝
- 扁果
- 冰片
- 壁钱
- 半边藕
- 布渣叶
- 白花蛇
- 漆树根
- 芹花
- 七叶仔
- 光素馨
- 枳椇木汁
- 三叶海棠
- 半夏曲
- 叶子花
- 使君子叶
- 山一笼鸡
- 千年耗子屎种子
- 蚯蚓
- 大扁竹兰
- 刷把草
- 白炭
- 蜻蜓
- 半枫荷
- 三钻七
- 曲枝假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