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皮蛙
《中华本草》:粗皮蛙
拼音注音
Cū Pí Wā
别名
癞皮蛙
英文名
toad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蛙科动物粗皮蛙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narugosa (schlegel).采收和储藏:夏季捕捉,捕得后,洗净,鲜用或烘干。
原形态
粗皮蛙,体长43mm左右,头略扁平,头长宽相等;吻端钝尖;吻棱显着,头顶部略向下凹入,颊部略向外倾斜;鼻孔略近吻端,鼻间距略大于眼间距;鼓膜大而显着,约与眼间距等大,犁骨齿两斜短行在内鼻孔内侧;舌后端缺刻深。前臂及手到体长的1/2,指端圆,指长顺序为3,1,4,2;关节下瘤显着;内跖突卵圆形,外趾突小而圆。皮肤极粗糙,除掌心外,全部都满布大小疣粒,疣白色,鼓膜上的最小,一般腹面的最大。背部狭长,白色疣粒排列整齐,颞褶清晰;口角后端有一较大的颌腺;有内外两跗褶。雄性第1指基部有浅色婚垫,无声囊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栖息于山区冷水溪边的乱石堆、岩石缝隙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等地。
化学成分
皮肤含蛙肽(ranatensin)-R.肝细胞含鸟嘌呤(guanine),胞嘧啶(cytosine),胆汁含5α-鲤胆甾醇硫酸酯(5α-cyprinolsulfate)。皮肤含4种肽类(peptides)。
药理作用
1.蛙激肽-R能收缩大白鼠子宫,收缩豚鼠胆囊。具有降压作用。2.粒体释放素作用于大白鼠腹膜乳细胞(Peritoneal mastcell),脱粒(Liberate gran-ules)及释放组织胺。
性味
苦、咸;寒
归经
肝、脾、大肠三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。主瘰疬;痈疽;脱肛
用法用量
内服:烘干研粉,3-9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清热解毒功效。主治瘰疬、痈疽,脱肛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东方乌毛蕨叶
- 三叶豆
- 血余炭
- 狭叶露珠草
- 三叶枫
- 丝绵木
- 香草兰
- 西藏羊耳兰
- 条叶猪屎豆
- 西南卫矛
- 香橼露
- 棠梨枝叶
- 一年蓬
- 伸筋藤
- 黑果拨毒散
- 豨莶
- 枇杷
- 覆盆子
- 锡兰肉桂
- 雅丽千金藤
- 蜀葵根
- 地牯牛
- 衣鱼
- 血榧
- 厚叶沿阶草
- 地梗鼠尾
- 丝绵
- 十二槐花
- 烟管蓟
- 祁州一枝蒿
- 砂仁花
- 狭眼凤尾蕨
- 树茭瓜果
- 朱顶红
- 苦天茄叶
- 饭团藤
- 七里香
- 苦马豆
- 广枝仁
- 薤白
- 荔枝草
- 簕欓
- 翅柄蓼
- 金钱白花蛇
- 毛枝鱼藤
- 小茅香
- 东北桤木
- 猫儿屎果
- 丝瓜叶
- 茶子饼
- 风化硝
- 香樟果
- 大散血
- 单花鸢尾子
- 防风叶
- 党参
- 鸭胆子
- 香樟
- 细枝柃
- 冬青皮
- 细香葱
- 黑根药
- 肉豆蔻衣
- 东风螺壳
- 秃叶红豆树
- 胖血藤
- 血叶兰
- 风花菜
- 炮掌果
- 血沟丹
- 少花柏拉木
- 丁榔皮
- 罗勒根
- 多头风轮菜
- 丝瓜络
- 零陵香
- 麝香壳
- 红土子
- 黄葛树
- 赪桐
- 东北红豆杉
- 小丁香
- 鸡肚肠草
- 绿萼梅
- 风藤草
- 蕉芋
- 广豆根
- 香樟叶
- 脱力草
- 夏天无
- 散血芹
- 瓶尔小草
- 单叶铁线莲
- 片鸡尾草
- 牛膝
- 竹叶防风
- 铧头草
- 四叶细辛
- 算盘子叶
- 文冠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