棠梨枝叶
《中华本草》:棠梨枝叶
拼音注音
Tánɡ Lí Zhī Yè
英文名
Twig and leaf of Birchleaf Pear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杜梨的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yrus betulaefolia Bunge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枝叶,将支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杜梨 乔木,高达10m。枝常具刺;小枝嫩时密被灰白色绒毛,二年生枝条具稀疏绒毛或近于无毛,紫褐色。叶互生,短枝上簇生;叶柄长2-3cm,被灰白色绒毛;托叶膜质,线状披针形;叶片棱状卵形至长卵形,长4-8cm,宽2.5-3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,稀近圆形,边缘有粗锐锯齿,幼时两面均密被灰白色绒毛,老叶上面无毛而有光泽,下面微被绒毛或近于无毛。花两性;伞形总状花序,有花10-15朵,总花梗和花梗均被灰白色绒毛,花梗长2-2.5cm;苞片膜质,线形,长5-8mm,两面均被绒毛,早落;花直径1.5-2cm;萼筒外密被灰白色绒毛;萼片5,三角卵形,长约3mm,先端急尖,全缘,内外两面均密被绒毛;花瓣5,宽卵形,长5-8mm,宽3-4mm,先端圆钝,基部有短爪,白色;雄蕊20,花药紫色,长约花瓣之半;花柱2-3,基部微具毛。果实近球形,直径5-10mm,2-3室,褐色,有淡色斑点,基部具带绒毛果梗。花期4月。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-1800m的平原或山坡阳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叶、幼苗含多种酚性化合物,如表儿茶精(epicatechin),熊果酚甙(arbutin)。
性味
酸;甘涩;寒;无毒
归经
大肠经
功能主治
舒肝和胃,缓急止泻。主反胃吐食,霍乱吐泻,转筋腹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复方
①治霍乱吐利不止,兼转筋: 棠梨枝一握,木瓜二两。上药细锉和匀,分为四服,每服以水一中盏,入生姜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,不计时候热服。(《圣惠方》)②治反胃吐食: 棠梨叶,油炒去刺,为末,每旦酒服一钱。(《山居四要》)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治霍乱吐泻不止,转筋腹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棠梨枝叶
拼音注音
Tánɡ Lí Zhī Yè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棠梨的枝叶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棠梨"条。
性味
①《救荒本草》:"味微苦。"
②《纲目》:"酸甘涩,寒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治霍乱吐泻不止,转筋腹痛。"
复方
①治霍乱吐利不止,兼转筋:棠梨枝一握,木瓜二两。上药细锉和匀,分为四服,每服以水一中盏,入生姜半分,煎至六分,去滓,不计时候热服。(《圣惠方》)
②治反胃吐食:棠梨叶,油炒去刺,为末,每旦酒服一钱。(《山居四要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瓢瓜
- 鹿蹄草
- 海鹞鱼肝
- 大唇马先蒿
- 兔耳风
- 阴地蕨
- 芥子
- 枫香脂
- 莲雾
- 五龙皮
- 乌贼鱼腹中墨
- 荞麦七
- 长瓣马铃苣苔
- 玄精石
- 红荆芥
- 管仲
- 水晶兰
- 苦蒿
- 茜草茎
- 玉带根
- 乌灵参
- 野芫荽
- 小鸦葱
- 红血藤
- 红花青藤
- 茄子根
- 光肺筋草
- 雀舌豆
- 醋糟
- 芡实
- 羊七莲
- 打米花
- 十八症
- 雪药
- 山稗子
- 杉寄生
- 胡萝卜
- 李
- 紫藤
- 潺槁树
- 蓝萼香茶菜
- 珠兰根
- 复生草
- 脓见愁
- 冬葵根
- 甜石榴
- 园金柑
- 箭叶蓼
- 枇杷花
- 西藏鸡爪草花
- 蝎子七
- 红酸杆
- 赪桐叶
- 翻天红
- 鸡冠虫
- 藏红花
- 红娘子
- 黄杨子
- 青羊肝
- 鸡脚草乌
- 黄荆
- 香毛草
- 羚羊肉
- 青羊参
- 革质红菇
- 红头翁
- 青羊胆
- 红母鸡草
- 红椋子
- 长柄车前蕨
- 昆明鸡血藤根
- 星状风毛菊
- 绿花独活
- 五叶木通
- 万寿菊叶
- 鞭叶耳蕨
- 金边兔耳
- 细叶卷柏
- 豌豆七根
- 牛耳枫子
- 萼果香薷
- 无患树皮
- 七星草乌
- 顺江木
- 鱼尾葵根
- 大叶香薷
- 阔叶石韦
- 多蕊蛇菰
- 引水蕉
- 乔木五加
- 旋柄茄
- 香豆蔻
- (鱼彭)鱼鳃
- 蜈蚣旗根
- 梧桐白皮
- 绒白乳菇
- 芙蓉菊根
- 楤木
- 红花岩黄芪
- 金边龙舌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