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天红
《中华本草》:翻天红
拼音注音
Fān Tiān Hónɡ
别名
落地蜈蚣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莎草科植物花葶苔草的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ex scaposa C.B.Clarke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花葶苔草,多年生草本,高50-60cm。根茎粗壮而长。秆粗壮,有三钝棱,疏被短粗毛。基生叶狭椭圆形至线状椭圆形,长20-35cm,宽3-4cm;叶柄长20-40cm;秆生叶退化,仅具叶鞘。圆锥花序复出,长8-20cm;侧生枝花序长圆形或三角状卵形;序梗、序轴密被短粗毛及锈点线;苞片佛焰苞状,疏被短粗毛;小穗全部从囊内生出,卵形,长5-8mm,近水平开展,雄雌顺序;雌花鳞片卵形或卵状被针形,长2-2.5mm,淡褐色,被密的锈点线,先端渐尖,边缘及先端疏生短粗毛,脉3条。果囊卵状椭圆形,稍长于鳞片,三棱形,密生锈点线,有多数脉,先端急尖成长喙,喙与囊体近等长,呼口斜裂。小坚果卵形,长约1.5mm,有三棱,花柱基部增大,柱头3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、水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、华南及浙江、福建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活血散瘀。主急性胃肠炎;跌打损伤;瘀血作痛;腰肌劳损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甜杏仁
- 西瓜根叶
- 芦花
- 莲须
- 矮脚苦蒿
- 甘肃棘豆
- 白皮柯
- 雉肝
- 翼首草
- 刺沙蓬
- 松油
- 刺果卫矛
- 野木瓜果
- 紫丁香
- 枪乌贼
- 酒药花
- 花脸细辛
- 笔罗子
- 湖广草
- 家独行菜
- 海韭菜
- 鼠李根
- 臭菘种子
- 萆薢
- 绵三七
- 贯众
- 菊花暗消
- 白鹅膏
- 乌柳
- 桫拉木
- 蝴蝶暗消
- 匍伏堇
- 光叶海桐叶
- 候风藤
- 阿氏蒿
- 化香树叶
- 铜苋菜
- 白豆蔻壳
- 小叶石楠
- 牛心果
- 地涩涩
- 龙脑香子
- 楠木
- 一皮草
- 玉
- 羊耳蒜
- 镰片假毛蕨
- 三果木皮
- 樱桃水
- 楮皮间白汁
- 刺龙牙
- 工布乌头
- 野芭蕉
- 石仙桃
- 羊蹄甲
- 瞿麦
- 树花
- 红景天
- 筋骨散
- 大薸
- 橙子
- 慈竹茹
- 岭南杜鹃
- 金剪刀草
- 碎米蕨
- 旋蒴苣苔
- 薄荷素油
- 犀牛皮
- 石楠叶
- 漏斗瓶蕨
- 白头翁
- 下冈哇
- 黄鳝藤根
- 鸡筋参
- 向日葵子
- 柱果木榄果
- 七星剑
- 云南野砂仁
- 金丝藤仲
- 继木[檵木]
- 蝈蝈
- 银叶柳
- 芫花
- 金丝桃果
- 女萎
- 萱草根
- 对叶油麻根
- 野梧桐
- 杏叶
- 小叶眼树莲
- 山乌珠
- 老虎刺
- 篱栏子
- 毛毡草
- 功劳子
- 土黄芩
- 蝲蛄石
- 老虎耳
- 药用小阴地蕨
- 山陀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