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天红
《中华本草》:翻天红
拼音注音
Fān Tiān Hónɡ
别名
落地蜈蚣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莎草科植物花葶苔草的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ex scaposa C.B.Clarke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花葶苔草,多年生草本,高50-60cm。根茎粗壮而长。秆粗壮,有三钝棱,疏被短粗毛。基生叶狭椭圆形至线状椭圆形,长20-35cm,宽3-4cm;叶柄长20-40cm;秆生叶退化,仅具叶鞘。圆锥花序复出,长8-20cm;侧生枝花序长圆形或三角状卵形;序梗、序轴密被短粗毛及锈点线;苞片佛焰苞状,疏被短粗毛;小穗全部从囊内生出,卵形,长5-8mm,近水平开展,雄雌顺序;雌花鳞片卵形或卵状被针形,长2-2.5mm,淡褐色,被密的锈点线,先端渐尖,边缘及先端疏生短粗毛,脉3条。果囊卵状椭圆形,稍长于鳞片,三棱形,密生锈点线,有多数脉,先端急尖成长喙,喙与囊体近等长,呼口斜裂。小坚果卵形,长约1.5mm,有三棱,花柱基部增大,柱头3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、水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、华南及浙江、福建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活血散瘀。主急性胃肠炎;跌打损伤;瘀血作痛;腰肌劳损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苦豆子
- 野绿麻根
- 声色草
- 岩松
- 树葫芦
- 钮子瓜
- 律草
- 石楠
- 臭黄荆根
- 人参须
- 榼藤
- 睡菜根
- 阔叶赤车使者
- 向日葵茎髓
- 朝鲜当归
- 野芫荽
- 大金发藓
- 博落回
- 蕙兰
- 赤茯苓
- 豺肉
- 连蕊茶
- 野芭蕉
- 马唐
- 两指剑
- 茅苍术
- 虾蟆
- 绿豆花
- 费菜
- 姜叶
- 紫金标
- 阔叶麦冬
- 野慈姑
- 欧绵马
- 老虎耳根
- 石凉伞
- 鱼鳔
- 龙利叶
- 珍珠莲
- 川楝子
- 铅粉
- 隆萼当归根
- 两面针
- 灯心草根
- 地白草
- 苍条鱼鳖
- 吊竹梅
- 地红子
- 多脉鹅耳枥
- 二色补血草
- 地石榴花
- 地黄实
- 多穗石柯叶
- 二歧根莲花根
- 地刷子
- 堆莴苣
- 地朝阳
- 地茄子
- 地黄叶
- 多叶花椒
- 地瓜子
- 单鞭
- 地黄瓜
- 葱叶
- 地柑
- 岩青菜
- 多斑紫金牛
- 多穗石柯
- 香樟果
- 多刺绿绒蒿
- 地莓子
- 千针万线草
- 地黄花
- 多穗石柯根
- 幼油草
- 引水蕉
- 单面针
- 草地早熟禾
- 二裂叶委陵菜
- 地沙
- 朱砂七
- 筋骨草
- 二仙桃
- 椰子
- 榆叶
- 油草
- 地打果树皮
- 月光花
- 臭菘种子
- 油鱼
- 草鞋青
- 地梅子
- 地肤苗
- 吊灯花
- 多穗石柯果
- 油茶花
- 葱花
- 地桃花
- 地梢瓜
- 地肤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