苍条鱼鳖
《*辞典》:苍条鱼鳖
拼音注音
Cānɡ Tiáo Yú Biē
别名
蚂蝗连天蕨、拟石苇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石豇豆(《陕西植药调查》),卧龙草、马牙齿、瓜子草、打不死、三百棒(《湖南药物志》),马黄七、回阳生、连天草、小肺金、小线蕨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鸭舌韦、鸭舌鱼鳖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
出处
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
来源
为水龙骨科植物石蕨的全株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根须状,黑色;根状茎细弱,长而横走,有网状中柱,密被鳞片;鳞片卵圆披针形,生长在先端的淡棕色,在老茎上的褐棕色,盾状着生。叶远生,革质,狭线形,长3~9厘米,宽1.5~3.5毫米,边缘强反卷,叶上初被星状毛,久则脱落,中肋上面呈沟状,下面凸出,密被黄色星状毛,叶脉网状,隐没不现;无柄或有短柄,有关节。孢子囊群线形,位于中肋及边缘间各一行,常为反卷的叶缘所覆盖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林阴湿的石上,溪边,或枯树上。分布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广西、广东、福建、台湾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功能主治
活血,调经。治疝气肿痛,跌打损伤,妇女月经不调。
①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:"叶:治疝气肿痛,利小便。"
②《陕西植药调查》:"镇痛,调经。"
③《湖南药物志》:"活血通经。治创伤溃烂,感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汁滴鼻。
复方
①治跌打损伤,筋骨痛:石蕨鲜叶,捣烂。取其自然汁,滴入鼻内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②治小儿急惊风:鸭舌韦一两,一枝黄花根五至六钱,半边莲、寒扭(蔷薇科高粱泡)根各四至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柿花
- 毒芹
- 豆叶参
- 豆黄
- 鳖脂
- 杜鹃兰
- 短瓣女娄菜
- 鳖甲
- 榔榆茎叶
- 望江青
- 疔毒草
- 短枝六道木
- 马牙贯众
- 短柄南蛇藤根
- 吴茱萸
- 小罗伞
- 锡兰肉桂
- 马鞍藤根
- 钓兰
- 调羹树
- 灯笼婆婆纳
- 牛胆参
- 短柄菝葜
- 燕子尾
- 牛含水
- 马蹄蕨
- 红葱
- 鱼油
- 牡狗阴茎
- 绿萼梅
- 五脉山黧豆
- 碎米柴
- 臭黄皮
- 大三叶升麻
- 大四块瓦
- 蓬子菜
- 沙地娃儿藤
- 小二仙草
- 大叶贯众
- 砂仁壳
- 臭黄荆根
- 肉豆蔻衣
- 断血流
- 菊花脑
- 大乌泡根
- 大叶鸡菊花
- 草威灵
- 大叶狼豆柴
- 大砂仁
- 细叶桉叶
- 大叶钩藤根
- 庵 (艹闾)子
- 仙人杖
- 莎草
- 百舌鸟
- 大叶桉叶
- 粉团花根
- 密陀僧
- 庵闾
- 鹊豆
- 短柄枹栎虫瘿
- 大血藤
- 茄叶
- 断板龟
- 大叶黄杨叶
- 菰
- 胡荽
- 大青根
- 腊梅
- 鹅脚板根
- 五味子
- 大青
- 鳝鱼血
- 小叶爱楠
- 钝叶蔷薇
- 蜗牛
- 乌蔹莓五加
- 鹅脚板
- 黑风散
- 向日葵叶
- 小叶三点金
- 高原蚤缀
- 水毛花
- 大伸筋草
- 小茅香
- 紫花景天
- 马蔺根
- 马钱子
- 紫筒草根
- 断线蕨
- 断节参
- 短瓣花
- 大地柏枝
- 铁包金
- 榆皮涎
- 罗伞树
- 弹刀子菜
- 羊肾
- 隔山消
- 牛毛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