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绿麻根
《中华本草》:野绿麻根
拼音注音
Yě Lǜ Má Gēn
别名
牡丹三七、华艾麻草、红禾麻根、铁秤铊、红火麻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珠芽艾麻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aportea bulblfera(Sieb.etZucc.)Wedd.[L.terminalisWight;L.sinensisC.H.Wright;L.bulb-ifera Wedd.var.sinensisChien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根部,除去茎、叶及泥土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达80cm。根纺锤形。有棱,疏生螫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3-6cm,有稀疏螫毛;通常托叶腋生出1-3个褐色小珠芽;叶片卵形或椭圆形,长8-13cm,宽3-6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叶缘有圆齿状锯齿。雌雄同株,雌雄花均成圆锥花序;雄花序腋生,长达4cm;雄花被4-5裂,白色,雄蕊与花被裂片同数而对生,退化子房杯状;雌花序顶生,长达15cm,通常向一侧分枝,密生短毛,雌花有短柄,雌花被4全裂,不相等,淡绿色,内侧2片,花后增大;子房初直立,后斜生,柱头线形。瘦果圆倒卵形,扁平,长2.5-3mm。花期7-8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林下或林边山谷。资源分布: 分布于东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连接成团块状,大小不等,灰棕色或棕褐色,上面有多数茎的残基和孔洞。根簇生于根茎周围,呈长圆锥形或细长纺锤形,扭曲,长6-20m,直径3-6mm。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,具细纵皱纹,有纤细的须根或须根痕。质坚硬,不易折断,断面纤维性,浅红棕色。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
性味
辛;性温
炮制
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片,晒干或烘干。贮藏于通风干燥处。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止痛。主风湿痹痛;肢体麻木;跌打损伤;骨折疼痛;月经不调;劳伤乏力;肾炎水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3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芥子
- 金花树
- 葛叶
- 桐皮
- 狗肝菜
- 鹅毛
- 咳喘木
- 苏铁花
- 铁藤根
- 瓦楞子
- 七筋姑
- 寒莓叶
- 毛叶嘉榄
- 仙人球
- 香槐
- 铃茵陈
- 红子仔
- 破叶莲
- 唐古特青兰
- 金线包
- 茄根
- 蔷薇根
- 万丈深
- 老枪谷子
- 豆油
- 黑果
- 木半夏根
- 艾纳香
- 钓樟枝叶
- 白郎花
- 镰萼虾脊兰
- 豆腐皮
- 面头叶
- 石仙桃
- 边缘鳞盖蕨
- 杨栌耳
- 有柄石韦
- 鸦胆子
- 泽泻
- 草藤乌
- 七里香
- 蓖麻
- 沙枣花
- 荜茇根
- 芸香草
- 紫油木皮
- 榕须
- 李根皮
- 茅草箭
- 小三棵针
- 大草乌
- 大黄蜂子
- 可爱花
- 人面子叶
- 武靴藤
- 钱针万线草
- 茴香根
- 乌药
- 刺蓼
- 辽东栎皮
- 黄多孔菌
- 狼萁草
- 大沙叶
- 豆腐
- 剪红纱花
- 茅草叶
- 石串莲
- 白鹤藤
- 黄荆枝
- 水冬瓜花
- 赤甲红
- 螃蟹七
- 黄背草苗
- 白鹤藤根
- 关东丁香
- 竹节七
- 砂仁花
- 狗屎花根
- 野芋实
- 小画眉草
- 钓鱼秆
- 粟奴
- 朱兰
- 魔芋
- 护耳草
- 火赤链蛇
- 竹(鼠留)子油
- 粗叶木叶
- 花叶子
- 西藏酸模
- 土千年健叶
- 刀口药
- 假蒟果穗
- 红背酸藤
- 松节油
- 黑老头
- 羊踯躅根
- 桑叶
- 紫麻
- 芒萁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