豆腐皮
《中华本草》:豆腐皮
拼音注音
Dòu Fu Pí
别名
豆腐衣。
英文名
skin of soya-bean milk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腐浆煮沸后,浆面所凝结之薄膜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lycine max(L.) Merr. [Phaseolus max L.]
原形态
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,高60-180cm。茎粗壮,密生褐色长硬毛。叶柄长,密生黄色长硬毛;托叶小,披针形;三出复叶,顶生小叶菱状卵形,长7-13cm,宽3-6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,侧生小叶较小,斜卵形;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。总状花序腋生;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,有毛;花萼钏状,萼齿5,披针形,下面1齿最长,均密被白色长柔毛;花冠小,白色或淡紫色,稍较萼长;旗瓣先端微凹,翼瓣具1耳,龙骨瓣镰形;雄蕊10,二体;子房线形,被毛。荚果带状长圆形,略弯,下垂,黄绿色,密生黄色长硬毛。种子2-5颗,黄绿色或黑色,卵形至近球形,长约1cm。花期6-7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全国广泛栽培。
性味
甘;淡;平
归经
肺;脾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化痰;解毒止痒。主肺寒久嗽;自汗;脓疱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
各家论述
1.《医林纂要》:清肺热,止咳,消痰。2.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养胃,滑胎,解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豆腐皮
拼音注音
Dòu Fu Pí
别名
豆腐衣(《刘羽仪经验方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豆腐浆煮沸后,浆面所凝结之薄膜。
性味
甘淡,平。
①《医林纂要》:"甘淡。"
②《纲目拾遗》:"味甘,性平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医林纂要》:"清肺热,止咳,消痰。"
②《纲目拾遗》:"养胃,滑胎,解毒。"
复方
①治自汗:豆腐皮,每食一张,用热黑豆浆送下。(《回生集》)
②治小儿遍身起罗网蜘蛛疮,臊痒难忍:豆腐皮烧存性,香曲调搽。(《体仁汇编》)
③治冷嗽:干豆腐衣烧灰存性为末,热陈酒调下。吃四、五十张。(《刘羽仪经验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通草
- 高粱七
- 小猪鬃七
- 红丹参
- 猴樟果
- 旋复花
- 空心泡
- 杜松
- 荠苨
- 铁藤
- 青蒿根
- 青黛
- 土木香
- 鼠肾
- 雀舌豆
- 酸藤木
- 青兰
- 鳜鱼
- 鹰头
- 复叶耳蕨
- 青骨藤
- 白果槲寄生
- 黄背草苗
- 钝齿铃子香
- 黄紫堇
- 东北桤木
- 卵叶贝母
- 冻绿刺
- 绒背蓟
- 鹅毛
- 鸢根
- 香橼根
- 岗柃
- 密脉鹅掌柴
- 冬里麻
- 翅茎蜂斗草
- 鸐雉
- 一把伞
- 四楞蒿
- 华中五味子
- 小叶寄树兰
- 欧泽芹
- 鱼狗
- 鲫鱼脑
- 麦麸草
- 鼋甲
- 莲须
- 黄麻梗虫
- 山货榔
- 四方蒿
- 龙葵
- 青鱼枕
- 鬼针草
- 达仑木
- 硫黄菌
- 红缘层孔菌
- 良旺茶
- 蓖麻子
- 白首乌
- 垂丝海棠
- 补血薯
- 鷩雉
- 蚌兰叶
- 白蝶花
- 硬叶女娄菜
- 羊蹄实
- 马鬃参
- 芋儿七
- 篦子三尖杉
- 篦子舒筋草
- 补血草
- 雀舌草
- 闭鞘姜
- 菠萝根叶
- 菠萝皮
- 玉蜀黍根
- 月季花根
- 鞑新菊
- 鸭头
- 鳗鲡鱼血
- 玉蝉花
- 岩青菜
- 羊蹄暗消
- 笔仔草
- 薄荷油
- 饱饭花果
- 吹火筒
- 蛇百子
- 白豆
- 蚌
- 山岗荚
- 白豆蔻
- 刺梨
- 雀梅藤
- 引水蕉
- 薜荔果
- 玉溪天仙藤
- 幼油草
- 刺玫果
- 白豆蔻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