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球藻
《中华本草》:小球藻
拼音注音
Xiǎo Qiú Zǎ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小球藻科植物蛋白核小球藻及小球藻的藻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hlorella pyrenoidosa Chick.;Chlorella vulgaris Beij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1.蛋白核小球藻 球形单细胞有机体。胞体圆形,直径3-5μm。胞壁透明。胞内的原生质体中具有1枚细胞核,和具有1个造粉核的杯形叶绿体或称色素体。繁殖时,由细胞内的物质分成数小块,小块变成圆形,直径0.3-0.7μm,母体胞壁破裂后,幼体散出。2.小球藻 藻类呈圆球形,较蛋白核小球藻大,胞体直径5-10μm,胞内的原生质体中具有1枚透明的细胞核。色素体绿色,呈深杯状,位于胞壁内的细胞底部,往往不见造粉核。繁殖时,其所形成的不动抱子,每藻体为8枚,不动孢子的直径0.8-2μm。其繁殖能力强,但略逊于蛋白核小球藻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 小球藻生于热带、温带淡水和海水中,以细胞分裂进行无性繁殖,并可产生配子进行有性繁殖。温度保持在20-23℃、光强度5000-10000 lx、pH8、盐度含量在20%-30%的条件下培养最适宜生长。[br]养殖技术 在初春设置500-1000L的浅水槽,用最小网目的网过滤海水3份、淡水1份放满水槽,每1000kg水加入硫铵300g,过磷酸钙50g,配成培养液,放入小球藻藻种,1个月后小球藻即可繁殖生长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淡水里和水底的物体上,有时生于纤毛虫和水螅体上。2.生于淡水中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江苏、福建等地。2.分布于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广东等地。
化学成分
蛋白核小球藻含较多的维生素:硫胺素(thiamine),维生素(vitamin)B2、B6、B12,烟酰胺(nicotinamide),泛酸(pantothenic acid),胆碱(choline)。[br]蛋白核小球藻和小球藻的培养物能产生大量的烟酰胺,硫胺素,维生素B2、B6,叶酸(folic acid),肌醇(inositol)和泛酸等。
药理作用
小球藻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治疗作用。将大鼠分5组,1组给大鼠缺铁食饵(铁含量0.32mg/100g);2组加小球藻1%(含铁2.2mg/100g);3组加5%小球藻食饵(含铁7.4mg/100g);4组加10%小球藻食饵(含铁13.9mg/100g);5组为加铁的完全食饵(含铁32.5mg/100g)。实验在第1个30天,各组均予缺铁食饵使其缺铁。第2个30天分组给予不同食饵。结果:1.大鼠食用缺铁食饵,即出现贫血,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。2.贫血鼠食用一定铁量的3、4、5组食饵迅即恢复,食用第2组含铁量少的食饵,则恢复延迟。3.体重增长发现,1、2组较第5组明显迟缓(P<0.01=,第3组同样受制。1、2组较第5组红细胞数量为少(P<0.01=。4.1、2组大鼠血清铁也较第5组明显减少。从而认为小球藻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治疗作用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水;补血。主水肿;泄泻;肝炎;贫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独脚蟾蜍
- 金橘核
- 玉蜀黍叶
- 老熊花
- 栗树皮
- 獭骨
- 龙眼
- 火把花
- 白苏叶
- 地黄连
- 南瓜根
- 红丝线
- 野芋叶
- 臭李子
- 小过路黄
- 紫花地丁
- 红毛草
- 水贯众
- 鸡油菌
- 鸡肉参
- 鸡肾参
- 罗伞树
- 垂花香薷
- 鲫鱼头
- 麂肉
- 活血连
- 千屈草
- 千金坠
- 金花茶花
- 郁金
- 水蕨
- 阿氏蒿
- 苦丁茶
- 罗望子
- 滇苦菜
- 全毛悬钩子
- 凹朴皮
- 海决明
- 白子菜
- 鸡头
- 壮筋草
- 鳞片水麻
- 水红袍
- 蝙蝠藤
- 藿香
- 路旁菊
- 鲛鱼翅
- 海龟胶
- 树葱
- 白松塔
- 朴树
- 蛤叶薯
- 湿鼠曲草
- 金缕半枫荷叶
- 黄花地锦苗
- 木天蓼根
- 银柴胡
- 秀丽槭
- 野猪蹄
- 兔皮毛
- 小一把抓
- 仙掌子
- 黄梢蛇
- 浮小麦
- 天荞麦根
- 万年青根
- 大金牛草
- 云南油杉
- 鸡爪芹
- 沙地娃儿藤
- 牛奶柴
- 虱婆草
- 五叶藤
- 牿岭勾儿茶
- 醍醐
- 百脉根
- 美人蕉根
- 蓝叶藤
- 山枝仁
- 砗磲肉
- 山枇杷叶
- 接骨树皮
- 龙脑膏香
- 浆水
- 高粱泡根
- 酸枣根皮
- 路路通
- 白榔皮
- 凌霄花
- 白粉蝶
- 绵马贯众
- 鳖甲
- 白螺蛳壳
- 铰剪藤
- 吊灯花叶
- 鸡麻
- 大叶山桂
- 岩白菜
- 大血藤
- 同形鳞毛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