鲤鱼脂
《中华本草》:鲤鱼脂
拼音注音
Lǐ Yú Zhī
英文名
Carp fat
出处
出自《食疗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鲤科动物鲤的脂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prinus carpio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杀死鲤鱼后,取出脂肪,鲜用或炼油。
原形态
鲤鱼,体呈纺锤形,侧扁,腹部圆。吻钝。口端位,呈马蹄形。须2对。眼小,位于头纵轴的上方。下咽齿3行,内侧的齿呈臼齿形。鳞大,侧线鳞33-39。鳃耙一般为18-22。背鳍3,15-21,第3硬刺坚强,后缘有锯齿。 臀鳍3,5。第3硬刺后缘也有锯齿。身体背问号 纯黑色,侧线的下方近金黄色,腹部淡白色。背、尾鳍基部微黑,雄鱼尾鳍和臀鳍橙红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多栖息于江河、湖泊、水库、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。资源分布:除西藏以外,各省市、自治区均有分布。
化学成分
市品鲤鱼1市斤含脂肪15.8g,即3.16%.鲤脂稍有绿黄色萤光,略有旋旋旋旋旋光性,约含游离脂肪酸6.95%。脂肪中的脂肪酸,饱和者有硬脂酸及少量肉豆蔻酸、棕榈酸;不饱和者有亚油酸、油酸,可能尚有亚麻酸。
性味
甘,平。
归经
肝,肾经。
功能主治
定惊止痫。主小儿惊痫
用法用量
内服:溶化,适量。
各家论述
1.《食疗本草》:主诸侗,食之良。2.《日华子本草》:治小儿痫疾,惊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鲤鱼脂
拼音注音
Lǐ Yú Zhī
出处
《实疗本草》
来源
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脂肪。
化学成分
市品鲤鱼l市斤含脂肪15.8克,即3.16%。鲤脂稍有绿黄色萤光,略有旋旋旋旋旋光性(在16°,为-1.1°),约含游离脂肪酸6.95%。脂肪中的脂肪酸,饱和者有硬脂酸及少量肉豆蔻酸、棕榈酸;不饱和者有亚油酸,油酸,可能尚有亚麻酸。
功能主治
①《食疗本草》:"主诸痫,食之良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小儿痫疾,惊忤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榴根
- 灵砂
- 路边草
- 量天尺花
- 罗汉果
- 辣蓼
- 驴骨
- 榔榆茎叶
- 琉璃草根
- 绿萼水珠草
- 栾犀
- 楼梯草根
- 芦莉草叶
- 菱蒂
- 驴蹄草
- 石腊竹
- 落新妇根
- 梨木灰
- 绿青
- 罗汉松实
- 川西小黄菊
- 芦叶
- 蜡瓣花根
- 石螃蟹
- 漏斗菜
- 对马耳蕨
- 量天尺
- 绿绒蒿
- 石凉伞
- 镰叶马蔺根
- 光石韦
- 山樱桃
- 蓝花侧金盏
- 老牛揣
- 金色狗尾草
- 鲤鱼
- 灵猫肉
- 罗裙带根
- 扇叶阴地蕨
- 野漆树根
- 辣子草
- 驴肉
- 石南叶
- 鲤鱼胆
- 连翘茎叶
- 轮伞五加
- 露兜竻心
- 连钱草
- 菱壳
- 笔仔草
- 石寄生
- 螺旋藻
- 簕欓
- 络石果
- 石凤丹
- 狼把草
- 落马衣
- 蒌蒿
- 芦笋
- 蓝树
- 辣椒茎
- 海南蒟
- 蓝叶棵
- 零陵香
- 鳞花草
- 萝芙木茎叶
- 石蕨
- 芦荟
- 竻慈姑
- 裸茎金腰子
- 簝叶竹根
- 狼膏
- 野芫荽
- 陆英
- 罗浮柿根
- 野洋烟根
- 石地钱
- 炉甘果
- 露兜簕
- 荔枝叶
- 罗汉果根
- 罗勒子
- 轮叶景天
- 荔枝核
- 土羌活
- 腊瓣花
- 鲮鱼
- 裸柱菊
- 大苞叶千斤拔叶
- 省沽油根
- 罗伞草
- 罗布麻叶
- 驴打滚草
- 琉璃草果实
- 铃铃草
- 老枪谷叶
- 石榴根皮
- 藜茎
- 柳叶亚菊蒿
- 太白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