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半夏
《*辞典》:土半夏
拼音注音
Tǔ Bàn Xià
别名
达瓦咸巴(藏名)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天事星科植物土半夏的块茎。8~9月挖取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~70厘米。块茎圆球形,外皮紫褐色,上部有多条细长的土黄色须根。茎肉质,圆筒形,绿色带紫红色,上具2枚苞片,带紫色。叶1枚,3全裂呈3小叶,中间小叶阔椭圆形,先端短渐尖。基部楔形,两侧小叶长圆状卵形,基部两侧大小不等;叶脉紫色;叶柄细长,具紫斑.肉穗花序的苞片紫绿色,具深紫色条纹,先端渐尖呈尾状,肉穗花序的附属物丝状,细而长,比花序长2.5倍以上。
生境分布
生于村旁、田野。
性味
性温,味辛,生者有毒。
炮制
取土半夏用水浸泡,每日换水1~2次,至尝无麻辣味为度,再用生姜汁或矾水(土半夏10斤,用姜2.5斤或用矾1斤4两)共煮3小时,取出晒干。
功能主治
燥湿化痰,和胃健脾,降逆止呕。治胃炎,胃溃疡呕吐,咳嗽痰多,孕期呕吐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扭筋草
- 龙须莞
- 麻羊藤
- 匍伏堇
- 奶浆参
- 红楤木
- 满树星
- 苦檀子
- 树腰子
- 木馒头
- 野扁豆
- 刺果藤仲
- 寄居蟹
- 鸡根
- 山大颜
- 魔芋
- 茳芒决明
- 赤胫散
- 野靛青
- 土牡蛎
- 蛇疙瘩
- 木兰皮
- 刺猬皮
- 猴高铁
- 七叶一把伞
- 齿叶橐吾
- 厚皮树
- 夹竹桃
- 狗核树
- 榕树果
- 花榈木
- 苍山冷杉
- 节节草
- 野丹参
- 大避债蛾
- 头花杜鹃
- 海松子
- 大一箭球
- 芭茅果
- 臭常山
- 黑蒴
- 石柑子
- 饴糖
- 薄柱草
- 柠条籽
- 大叶白纸扇
- 龙须草
- 一匹草
- 栝楼皮
- 橘红
- 狗脚迹
- 水藁本
- 牛尾菜
- 红榔木
- 马骝卵
- 了哥王根
- 川滇桤木
- 山白菊
- 芭蕉叶
- 单根木
- 通花根
- 西南毛莨
- 七里香
- 野冬菊
- 滇绣球
- 金线草
- 山丹
- 浮萍
- 丹参
- 骆驼蹄瓣
- 石青菜
- 野菰
- 寸金草
- 蛮刀背
- 黑香柴
- 海带
- 掉毛草
- 见血清
- 尖尾风
- 凤眼果
- 刺龙牙
- 棣棠花
- 山鸡蛋
- 假葡萄
- 空筒泡
- 土马骔
- 水锦树
- 腊雪
- 野牡丹根
- 玉米花
- 龙虾
- 纤枝山柑
- 枳椇根
- 指天椒
- 大香附子
- 九眼独活
- 了哥王
- 瓦楞子
- 藤槐
- 贴骨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