磨盘草子
《*辞典》:磨盘草子
拼音注音
Mó Pán Cǎo Zǐ
出处
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锦葵科植物磨盘草的种子。
化学成分
种子中含油约5%,其中脂肪酸成分有:油酸41.3%,亚油酸26.67%,亚麻酸6.80%,硬脂酸11.17%和棕榈酸5.08%。又含非皂化物质约1.77%,系谷甾醇。残渣中含有棉子糖。
功能主治
涩肠利水。
复方
①治赤白痢:磨盘草子实,炒研为末,每次一钱,每日三次,饭前蜜汤送服。
②治痈疽肿毒:磨盘草子实一枚,研末,开水冲服;另取鲜叶与蜜或红糖捣敷患处。(功用主治以下出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磨盘草子
拼音注音
Mó Pán Cǎo Zǐ
英文名
Seed of Indian Abutilon
出处
出自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锦葵科植物磨盘草Abutilon indicum (L.) Sweet 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butilon indicum (L.) Sweet [Sida indica L.]采收和储藏: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,打下种子,晒干。
原形态
磨盘草 一年生或多年生直立的亚灌木状草本,高1-2.5m。分枝多,全株均被灰色短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2-4cm,被灰色短柔毛和丝状长柔毛;托叶钻形,外弯;叶卵圆形或近圆形,长3-9cm,宽2.5-7cm,先端短尖或渐尖,基部心形,两面均被星状柔毛;边缘具不规则锯齿。花单生于叶腋,花梗长达4cm,近顶端具节,被灰色星状柔毛;花萼盘状,绿色,直径6-10mm,密被灰色柔毛,裂片5,宽卵形,先端短尖;花黄色,直径2-2.5cm,花瓣5,长7-8mm;雄蕊柱被星状硬毛;心皮15-20,成轮状,花柱5,柱头头状。果为倒圆形似磨盘,直径约1.5cm,黑色,分果爿15-20,先端截形,具短芒,被星状长硬毛。种子肾形,被星状疏柔毛。花期7-10月,果期10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地带,如平原、海边、砂地、旷野、山坡、河谷及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种子油脂肪酸组成:油酸(oleic acid),亚油酸(linoleic acid),亚麻酸(linolenic acid),硬脂酸(stearic acid)及棕榈酸(palmitic aicd)等。种子还含谷甾醇(sitosterol),及棉子糖(raffinose)。
性味
辛;甘;寒
归经
肝;大肠经
功能主治
通窍;利水;消热解毒。主耳聋;乳汗不通;水肿;便秘;痢疾;痈疽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1-3g。
复方
①治赤白痢:磨盆草子实,炒研为末,每次一钱,每日三次,饭前蜜汤送服。②治痈疽肿毒:磨盘草子实一枚,研末,开水冲服;另取鲜叶与蜜或红糖捣敷患处。(功用主治以下出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云南荚蒾根
- 风箱树根
- 狗肝菜
- 猕猴桃藤
- 毛葡萄
- 牡荆沥
- 猕猴桃根
- 茅膏菜
- 毛白杨
- 夜花藤
- 牦牛胆结石
- 盲肠草
- 缅茄
- 毛黄连
- 一扫光
- 毛大丁草根
- 毛血藤
- 满山白
- 毛荚决明
- 毛鬼头伞
- 脉耳草
- 毛柄短肠蕨
- 蘑菇
- 马勃
- 马桑根
- 蕨萁
- 冬珊瑚
- 滇茜草
- 馒头蟹
- 米饭花
- 绵阳岩白菜
- 毛脉柳叶菜
- 毛草龙根
- 绵萆薢
- 牡鼠粪
- 枫香脂
- 三七
- 马尾千金草
- 小年药
- 龙胡子
- 胡颓子根
- 鼠脂
- 梅花草
- 臭藿香
- 捆仙丝
- 大葫芦
- 多蒴曲尾藓
- 橘络
- 紫葳根
- 淫羊藿根
- 石南叶
- 白龙穿彩
- 百药煎
- 水泽兰
- 广枣
- 美人蕉根
- 凤尾搜山虎
- 小朴松实
- 点腺过路黄
- 十三年花
- 梧桐根
- 除虫菊
- 紫玉盘
- 九头草
- 蒺藜花
- 老枪谷
- 唐古特青兰
- 白鹤灵芝
- 牛蒡
- 刺瓜米草
- 姜石
- 竹林消
- 蛇附子
- 艾纳香根
- 厚叶旋蒴苣苔
- 秀丽野海棠
- 雷公藤
- 宜昌楼梯草
- 僵蚕
- 杜鹃花果实
- 一匹草
- 干蕨鸡
- 大山芝麻
- 地涩涩
- 红血藤
- 漆大姑根
- 鱼鳖金星
- 秋海棠
- 当归藤
- 山海螺
- 花叶九节木
- 小地柏
- 玉带海雕
- 狗脊贯众
- 小白花苏
- 直杆蓝桉叶
- 天浆壳
- 木麻黄种子
- 鳢鱼
- 瓶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