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地柏
《中华本草》:小地柏
拼音注音
Xiǎo Dì Bǎi
别名
六角草、宽叶卷柏、接筋藤、补地云、石打穿、铺地蜈蚣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卷柏科植物伏地卷柏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laginella nipponica Franch.et Sav.[S.shensiensis Christ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茎纤细,匍匐蔓生,处处生根,植株呈苔藓状群落。叶二型,互生,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,排列稀疏;侧叶斜卵形,长2-3mm,宽0.8-1mm,先端渐尖,基部斜心形,边缘有细齿;中叶与侧叶相似而较狭,长1.5-2mm,宽0.5-0.7mm。生孢子的小枝直立,高4-10cm,孢子囊生在枝上部叶腋,不形成特化的孢子囊穗;孢子囊卵圆形,大孢子囊位于下部,小孢子囊位于上部。孢子二型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溪边湿地或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穗花杉双黄酮(amentoflavone)。
性味
微苦;凉
功能主治
止咳平喘;止血;清热解毒。主咳嗽气喘;吐血;痔血;外伤出血;淋证;烫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地柏
别名
伏地卷柏
来源
蕨类卷柏科小地柏Selaginella nipponica Franch.et Sav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长江以南(两广除外)各省、山东、陕西、河南及西南各省区。
性味
淡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润肺。主治气喘、咳嗽。
用法用量
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马蹄叶
- 柔软石韦
- 喜马拉雅紫茉莉
- 鳙鱼
- 急性子
- 柠檬皮
- 雀头血
- 峨眉香科
- 粗叶卷柏
- 卷毛耳草
- 卵叶水芹
- 松木皮
- 玉簪
- 芦子
- 水泽兰
- 慕荷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墨旱莲
- 落叶梅
- 黄果茄
- 牛舌头
- 藤五加
- 牛蒡子
- 新疆远志
- 栝楼子
- 鹅肠草
- 桑白皮
- 南方露珠草
- 花椒根
- 淫羊藿根
- 蝙蝠草
- 麻滓
- 荚蒾
- 三叉凤尾蕨
- 吊白叶
- 鼠曲草
- 桔梗
- 短茎独活
- 鸦椿卫矛
- 剑叶紫金牛
- 香排草
- 随手香
- 栝楼皮
- 野菊
- 竹节菜
- 肉苁蓉
- 米皮糠
- 大臭黄荆
- 竹节参
- 牛耳朵
- 藕粉
- 蟹
- 铁藤根
- 铁苋菜
- 荩草
- 地黄叶
- 白龙穿彩
- 黄鲴鱼
- 水龙
- 川木通
- 葛菌
- 白花菜
- 鸡毛狗
- 胆南星
- 佛手柑
- 百灵草
- 碱蓬
- 荜茇根
- 大过路黄
- 漏斗瓶蕨
- 单叶血盆草
- 虻虫
- 蚂蝗七
- 苜蓿根
- 茅瓜
- 蒙自水芹
- 毛杨梅根皮
- 蔓生百部
- 蚂蚁
- 没药
- 牡丹花
- 牡荆茎
- 猫儿屎果
- 芒小米草
- 茉莉
- 毛果小甘菊
- 毛枝卷柏
- 马尾千金草
- 马尿烧
- 猕猴肉
- 猫儿屎
- 猫爪草
- 毛茛
- 美丽胡枝子
- 芒刺复叶耳蕨
- 毛轴铁角蕨
- 毛桐
- 蜜柑草
- 马尾伸筋
- 牦牛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