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脉柳叶菜
《中华本草》:毛脉柳叶菜
拼音注音
Máo Mài Liǔ Yè Cài
别名
柳叶菜、兴安柳叶菜、小柳叶菜、水泽兰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柳叶菜科植物毛脉柳叶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pilobium amurense Hausskn.[E,laetum WALL.ex Hausskn.]采收和储藏:7-8月割取全草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毛脉柳叶菜 多年生草本,高达60cm。根茎细,斜升,棕黄色,密生多数细根;茎具2条细棱,棱上密生曲柔毛,其余近无毛。叶上部互生,无柄,下部对生,具短柄;叶征长椭圆形或卵形,长2-6cm,宽1-2.5cm,边缘具不规则浅细锯齿,两面脉上被短柔毛。花两性,单朵腋生,通常粉红色,长4-6mm;花萼裂片4,长3-4mm,外被短毛;花瓣4,倒卵形,先端凹缺,长4-6mm;雄蕊8,4长4短;子房下位,被曲柔毛,柱头头状,长宽各1-1.2mm,基部为长约3mm的花柱。蒴果细长圆柱形,长5-7cm,散生长柔毛;种子多数,黄褐色,近长圆柱形,长5-7cm,散生长柔毛;种子多数,黄褐色,近长圆形,长约1mm,具小乳突,先端有污白色簇毛。花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900-3400m的林缘、灌丛、草地、沟边沼泽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中、华东、西南及台湾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涩;性平
功能主治
收敛固脱。主月经过多;带下赤白;久痢;久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毛脉柳叶菜
别名
兴安柳叶菜
来源
柳叶菜科柳叶菜属植物毛脉柳叶菜Epilobium amurense Hausskn.,以全草入药。秋季采,晒干,生用。
性味
苦、涩,温。
功能主治
收敛止血,止痢。用于肠炎痢疾,月经过多,白带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绵阳岩白菜
- 绵萆薢
- 牡鼠粪
- 枫香脂
- 三七
- 马尾千金草
- 小年药
- 龙胡子
- 胡颓子根
- 鼠脂
- 梅花草
- 臭藿香
- 捆仙丝
- 大葫芦
- 多蒴曲尾藓
- 橘络
- 紫葳根
- 淫羊藿根
- 石南叶
- 白龙穿彩
- 百药煎
- 水泽兰
- 广枣
- 美人蕉根
- 凤尾搜山虎
- 小朴松实
- 点腺过路黄
- 十三年花
- 梧桐根
- 除虫菊
- 紫玉盘
- 九头草
- 蒺藜花
- 老枪谷
- 唐古特青兰
- 白鹤灵芝
- 牛蒡
- 刺瓜米草
- 姜石
- 竹林消
- 蛇附子
- 艾纳香根
- 厚叶旋蒴苣苔
- 秀丽野海棠
- 雷公藤
- 宜昌楼梯草
- 僵蚕
- 杜鹃花果实
- 一匹草
- 干蕨鸡
- 大山芝麻
- 地涩涩
- 红血藤
- 漆大姑根
- 鱼鳖金星
- 秋海棠
- 当归藤
- 山海螺
- 花叶九节木
- 小地柏
- 玉带海雕
- 狗脊贯众
- 小白花苏
- 直杆蓝桉叶
- 天浆壳
- 木麻黄种子
- 鳢鱼
- 瓶蕨
- 凤仙根
- 蜡瓣花
- 羽萼
- 假菠菜
- 鲱鱼
- 红果冬青根
- 椎连栎
- 淡味当药
- 花花草
- 铺地蜈蚣
- 宜梧叶
- 朱兰
- 炙甘草
- 玉簪
- 粗腿羊肚菜
- 小对叶草
- 小赤麻根
- 花叶矮沱沱
- 橘核
- 甘土
- 飞天蠄蟧
- 罗布麻
- 川木通
- 芦子
- 山豆根
- 葛菌
- 卷毛耳草
- 痰药
- 裂叶秋海棠
- 川鄂山茱萸
- 棕榈根
- 树扁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