树扁竹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树扁竹
别名
石扁兰、燕尾扁竹兰、树竹、老鼠尾巴、鱼尾巴草、野扁竹、鸢尾叶莪白兰
来源
兰科莪白兰属植物鸢尾扁竹兰Oberonia iridifolia Lindl.,以全草入药。四季可采,开水烫后,晒干。
性味
淡,凉。
功能主治
理气消食,清热利尿,止咳止痛。用于消化不良,胃痛,肠炎,尿路感染,咳嗽,支气管炎,哮喘,跌打损伤,骨折,毒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3~5钱;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树扁竹
拼音注音
Shù Biǎn Zhú
别名
燕尾扁竹兰、鱼尾巴草、树竹、老鼠尾、石扁兰、野扁竹、石扁竹、毛鼠尾
英文名
all-grass of Irisleaf Oberonia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鸢尾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beronia iridifolia (Roxb.)Lindl.[Cymbidium iridifolium Roxb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开水烫后晒干。
原形态
鸢尾兰,多年生附生草本,高12-30cm,簇生多数须根。叶厚,两侧压扁并互相套叠,剑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4-13cm,宽1-2cm,先端有时稍歪斜,基部有关节。总状花序从植株中心抽出,远长于叶,直立,圆柱形,具多数密集的小花;小苞片薄革质,卵形,长1.5-2mm。花小,直径约2mm,白绿色;萼片与花瓣均反折,花瓣比萼片狭;唇瓣近半圆形,边缘近啮蚀状,先端2裂。蒴果倒卵状椭圆形,长约5mm,柄长1.5mm。花期10-11月,果期11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乔木或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及云南。
性味
微苦;性凉
归经
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活血通络。主尿路感染;支气管炎;哮喘;肠炎;消化不良;跌打损伤;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马唐
- 荃皮
- 花被单
- 大麦奴
- 山麻雀
- 鱼寄生
- 翻白草
- 土千年健叶
- 茄子
- 甜瓜叶
- 莲须
- 石岩鸡
- 鬼臼
- 升药底
- 小粘叶
- 虎斑游蛇
- 花斑叶
- 撒发
- 海盘车
- 小果皂角
- 佛手露
- 娑罗子
- 胡麻叶
- 木香子
- 雀麦
- 沼生柳叶菜
- 菜蓟
- 霸王鞭
- 金瓜草
- 石菖蒲花
- 粗皮松萝
- 大花剪秋罗
- 云母
- 奴柘刺
- 升麻草
- 廉姜
- 对生耳蕨
- 土茶
- 鳖甲
- 锦灯笼
- 仙鹤草根芽
- 剑叶玉簪
- 野茄树
- 细果角茴香
- 树扁竹
- 大树跌打
- 断血流
- 百齿卫矛
- 琼枝
- 郎伞木
- 四照花皮
- 藏茴香
- 狗缨子
- 化气兰
- 麻布七
- 银锁匙
- 鹿藿根
- 李子
- 乌龙摆尾
- 望月砂
- 红瑞木
- 羊肾
- 驴打滚儿草
- 四川苦丁茶
- 小冬青
- 花脸细辛
- 蘡薁
- 龙齿
- 白淋草
- 石蔓藤
- 石上柏
- 大青草
- 南瓜
- 续随子茎中白汁
- 虎睛
- 金乌贼(海螵蛸)
- 虾蟆皮
- 大叶凤仙花
- 自然铜
- 滇海水仙花
- 猪脬
- 喉痧药
- 竹节草
- 岩枇杷
- 小白薇
- 曲毛露珠草
- 大黑蒿
- 玉簪花
- 野猪外肾
- 一口红
- 小过路黄
- 红马蹄草
- 淡菜
- 狭叶鸦葱
- 短柄菝葜
- 黑沙蒿子
- 毛冬瓜根
- 牛髓
- 省沽油根
- 篱天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