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鼠粪
《*辞典》:牡鼠粪
拼音注音
Mǔ Shǔ Fèn
别名
鼠矢(《本草经集注》),两头尖(陶弘景),雄鼠粪(《日华子本草》),豭鼠粪(《类证活人书》)。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鼠科动物雄性褐家鼠等的干燥粪便。
性味
苦咸,寒。
①《别录》:"微寒,无毒。"
②《纲目》:"甘,微寒,无毒。"
③《本草经疏》:"苦咸。"
归经
入肝、肾、大肠经。
①《纲目》:"入足厥阴经。"
②《本草经疏》:"入足阳明、厥阴经。"
③《本草新编》:"入肺、胃、大肠三经。"
④《本草再新》:"入肾经。"
功能主治
导浊行滞,清热通瘀。治伤寒劳复发热,疝瘕,腹痛,淋浊,经闭,疳积,乳痈,鼠瘘,疔肿。
①《别录》:"主小儿痫疾(一作’疳疾’)大腹,时行劳复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明目。"
③《纲目》:"治伤寒劳复发热,男子阴易腹痛,通女子月经,下死胎;研末服治吹奶乳痈,涂鼠瘘疮;烧存性敷疔肿诸疮、猫犬伤。"
④《本草述》:"疗中风积聚及疠风。"
⑤《本草再新》:"治痨伤发热,暖肠温中,治阴蚀,阳蚀。"
⑥《重庆堂随笔》:"通淋浊,已疳胀,消疝瘕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研末。外用:烧研调涂。
复方
①治伤寒劳复:鼠屎(两头尖者)二七枚,据子二七枚(擘),豉五合。上三味,以浆水二升,煮取一升,去滓,顿服。(《外台秘要方》鼠屎汤)
②治伤寒病后,男子阴易:韭根一大把,豭鼠粪十四枚。上二味以水二升,煎取半升,去滓再煎,三沸,温温尽服,必有粘汗出为效,未汗再作服。亦治诸劳复。(《类证活人书》豭鼠粪汤)
③治室女月水不通:用鼠屎一两,烧灰,研,空心温酒调下半钱。(《千金方》)
④治乳痈:大黄、鼠屎(湿者)、黄连各-分。为末,以黍米粥清和,敷乳四边。无黍米,用粳米并得。(《补缺肘后方》)
⑤治妇人乳痈初起:红枣七枚(去核),鼠屎七粒,入红枣肉火煅存性。为细末,入麝香少许,温酒调服。(《良朋汇集》)
⑥治鼠瘘:以新鼠屎一百粒,收密器中五、六十日,杵碎,即敷疮孔。(《千金方》)
⑦治疔肿:鼠屎、乱发等分烧作灰,针疮头纳药。(《普济方》)
⑧治从高坠下,伤损筋骨,疼痛叫唤不得,瘀血着在肉:以鼠屎烧末,以猪脂和敷痛上,急裹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⑨治小儿白秃:鼠屎瓦煅存性,同轻粉、麻油涂之。(《百一选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芒硝
- 槲叶
- 魔芋
- 白扁豆
- 横经席叶
- 鹧鸪脚
- 黄秦艽
- 朴树
- 大田基黄
- 月见草油
- 冷蕨子草
- 芙蓉菊根
- 野扁豆
- 兔脑
- 白云瓜皮
- 肉桂
- 钮子七
- 小筋骨藤
- 打米花
- 铁落
- 鸦片
- 索骨丹
- 蜘蛛蜕壳
- 藏青杠
- 狨
- 吊岩风
- 肿柄菊叶
- 石豇豆
- 松油
- 针叶火绒草
- 松球
- 扁青
- 钻地风
- 寄马桩
- 肉半边莲
- 姜味草
- 苎麻根
- 辣椒叶
- 锥连栎
- 蕲蛇
- 萤火
- 枪乌贼
- 火焰草
- 醉针茅
- 钻秆虫
- 刺楸树根
- 钟花草
- 鸡屎白
- 臭草
- 湖北海棠
- 合萌叶
- 瓜蒌子
- 十大功劳根
- 万丈深
- 龙葵
- 川防风
- 毛蕊花
- 老鸦柿
- 水梨藤
- 带叶报春花
- 针刺铁仔
- 玉屑
- 青兔耳风
- 盘羊睾丸
- 红瑞木果
- 木棉根
- 伽喃香
- 天竹黄
- 粉条儿菜
- 水皂角子
- 野猪头骨
- 苦天茄
- 千灵丹
- 大苞叶千斤拔
- 毛鬼头伞
- 槐叶
- 桑寄生
- 黄海葵
- 阿尔泰扭藿香
- 乌骨麻
- 马尾千金草
- 篦齿蒿
- 鱵鱼
- 血苋
- 化香树叶
- 山苏子根
- 藏青果
- 香根芹
- 春尖油
- 天荞麦根
- 小盘木
- 三花枪刀药
- 千年健
- 羊须
- 三叶木蓝
- 豆腐渣果根
- 橘
- 鸭卵
- 鹳骨
- 青娘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