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黄连
《*辞典》:毛黄连
拼音注音
Máo Huánɡ Lián
别名
毛连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毛茛科植物蜀侧金盏花的全草。夏季采收,洗净,阴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根茎粗短,暗褐色,生多数细根。茎直立,高25~40厘米,单一,稀分枝十互生,常生于茎中部以上,有柄,叶片三角状卵形,3全裂;裂片卵状披针形,羽状深裂或具缺刻。花单生枝顶,两性,黄色,直径3.5~4厘米;萼片5~8,花瓣状,短于花瓣;花瓣5~16;雄蕊多数;心皮多数,分离,有胚珠1颗。聚合瘦果近球形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林下或山脊岩石上。分布陕西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昧苦,性凉,有小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燥湿,健胃,镇静,强心。功用同黄连。治痈疮肿毒,目赤肿痛,呕吐泻痢,心悸不眠,癫痫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研末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毛黄连
拼音注音
Máo Huánɡ Lián
别名
毛连
英文名
all-grass of Szechwan Adonis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蜀冰凉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donis sutchuenensis Franch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,阴干。
原形态
蜀冰凉花,多年生草本,高25-40cm。茎直立,分枝或不分枝,无毛,基部有膜质鞘。叶无毛;叶柄长达5cm;叶鞘先端有叶状裂片;叶片轮廓卵状五角形,长3.5-6.8cm,宽5-8cm,3全裂,全裂片具柄,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,小裂片有锐齿。花两性,直径3.5-4cm;萼片约6,淡绿色,倒披针形,长7-12mm,无毛或外面有疏短柔毛;花瓣8-12,黄色,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,长1.5-2cm;雄蕊多数,长约为花瓣的1/3;心皮多数,螺旋状着生于圆锥状的花托上,子房被疏短柔毛,花柱短或近于无,柱头小,球形,瘦果。花期4-6月,果期5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100-3300m的山地林中或草坡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南部、四川西北部和东北部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粗短,下部有分枝。根粗大,棕色。茎不分枝或偶有分枝。叶互生,常集生于茎中上部;叶柄细长,上部叶柄渐短,完整叶片卵状五角形,全裂,裂片具柄,二回羽状全裂或深裂,小裂片有锐齿,灰绿色,无毛。花茎较叶短;花顶生,直径约3cm;花瓣多数,黄色,较萼稍长。气微,味苦。
性味
苦;凉;有小毒
归经
心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燥湿;强心镇痛。主痈疮肿毒;目赤肿痛;呕吐泻痢;心悸不眠;癫痫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-3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藏三七
- 萹蓄
- 木兰皮
- 鬣羚角
- 柳絮
- 九香虫
- 鼋膏
- 小叶黑面叶
- 椒蒿
- 山麻黄
- 剪刀草
- 蜥蜴
- 江珧柱
- 喜树皮
- 杏香兔耳风
- 刺果藤仲
- 长节珠
- 竹叶参
- 狭穗鹭兰
- 刺藦苓草
- 小叶爬岩香
- 甜瓜子
- 眼子菜根
- 圆叶野扁豆
- 索骨丹
- 芡实根
- 水塔花叶
- 木香子
- 交让木
- 毛蕊花
- 雁肪
- 紫苏叶
- 雷公连
- 支柱蓼
- 地牯牛
- 海桐花
- 蟋蟀
- 麦撇花藤
- 山羊肝
- 火炭母草
- 滇南美登木
- 独龙
- 草果药
- 南方六道木
- 螳螂跌打
- 木槿根
- 麻黄
- 马尾伸筋
- 蝮蛇骨
- 煅石膏
- 茜草根
- 白龙穿彩
- 吐烟花
- 叶子花
- 鸡血七
- 打火草
- 白绿叶果实
- 见血清
- 海龙
- 笔罗子
- 覆盆子
- 瓜蒌子
- 番荔枝叶
- 乌桕木根皮
- 鼠牙半支
- 南天竹根
- 散血莲
- 老鼠耳
- 鞘菝葜
- 林荫千里光
- 绵参
- 毛大丁草根
- 赤茯苓
- 海芋
- 附地菜
- 苦绳
- 苜蓿
- 管仲
- 虫白蜡
- 黄海葵
- 春花木
- 节节草
- 小九节铃
- 秧青
- 使君子根
- 飞燕草
- 蝙蝠
- 刺苋菜
- 六道木
- 美丽胡枝子
- 芭蕉叶
- 横经席
- 玄精石
- 地骷髅
- 龙血树
- 红果参
- 驳骨草
- 扭筋草
- 帽兰
- 千斤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