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异鳞毛蕨
《中华本草》:变异鳞毛蕨
拼音注音
Biàn Yì Lín Máo Jué
别名
小叶金鸡尾巴草、小狗脊子
英文名
Variant Wood Fern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植物变异鳞毛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ryopteris varia(L.)O.Kuntze[Polypodium varium 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挖出后除去叶柄及须根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40-80cm。根茎短,直立或斜升,与叶柄基部密被深棕褐色、先端纤维状的线形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20-45cm,棕禾秆色,向上和叶轴被疏鳞片;叶片近革质,卵状长圆形,长25-35cm,宽15-20cm,先端急缩狭成长尾状并为羽裂,顶生羽片基部不缩狭,二回羽状至三回羽裂;侧生羽片10-12对,下部的有柄,基部1对最大,向上羽片逐渐缩短,披针形,一回羽状至深裂;小羽片斜展,镰状披针形,基部下侧1片最长,边缘浅裂;叶脉羽状。孢子囊群着生于小脉中部以上,位于裂片弯缺处,沿羽轴两侧各排成1行;囊群盖圆肾形,全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湿地或岩缝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华东及河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微涩;凉
归经
肺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;止痛。主内热腹痛;肺结核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茎:味微涩,性凉。有清热止痛的功能。用于内热腹痛,肺结核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单花芥
- 倒挂牛
- 倒地铃
- 夜关门
- 毛蕊花
- 圆柏叶
- 米团花
- 骆驼毛
- 代赭石
- 美穗草
- 吊干麻
- 豆腐
- 毛蜂子
- 单刀根
- 美汉草
- 吊白叶
- 绵枣儿
- 刀豆根
- 地仙桃
- 地杨梅
- 陆英根
- 岩胡椒
- 丁香
- 地毡草
- 鬣羚骨
- 猫爪子
- 丁萝卜
- 地瓜藤
- 薏苡叶
- 猕猴梨叶
- 刀灰树
- 滇瑞香
- 狗核树
- 地梢瓜
- 夜明砂
- 美登木
- 玫瑰茄
- 毛稔根
- 辣姜子
- 地麻黄
- 岩豆根
- 地羊鹊
- 丢了棒
- 原蚕子
- 米碎木皮
- 亚罗椿
- 玫瑰花
- 倒吊笔
- 地精草
- 毛女贞
- 毛水苏
- 冬葵子
- 骆驼肉
- 元宝槭
- 牡荆根
- 鳞叶藓
- 辣椒头
- 牡荆油
- 岩筋菜
- 咬人狗
- 倒插花
- 冬葵叶
- 毛赤车
- 岩白菜
- 雷公橘
- 地黄叶
- 鸭儿芹果
- 毛木通
- 冬瓜皮
- 毛柴胡
- 倒赤伞
- 胡桐泪
- 刀口药
- 倒触伞
- 岩蜈蚣
- 昆明鸡血藤
- 库页悬钩子根
- 东莨菪
- 毛脉柳叶菜
- 毛赪桐
- 东北埃蕾
- 堆莴苣
- 云雾七
- 单肾草
- 岩山枝
- 磨盘草子
- 圆萼刺参
- 连蕊茶
- 轮叶八宝
- 倒根野苏
- 刻裂紫堇
- 地黄瓜
- 地花生
- 倒根蓼
- 夜吹箫
- 岩菖蒲
- 猕猴梨根
- 轮叶棘豆
- 美人蕉
- 开口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