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地榆
《中华本草》:红地榆
拼音注音
Hónɡ Dì Yú
别名
长柔毛委陵菜、小天青、翻白叶、小管仲、地蜂。
英文名
root of Griffith Cinquefoil.
出处
始载于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柔毛委陵菜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fentilla griffithii Hook.f.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,除去茎叶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柔毛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,高10-60cm。根粗壮,圆柱形,有时侧根较多。花茎直立或上升,被开展长柔毛及短柔毛。基生叶羽状复叶,小叶2-3对,常对生,稀下部小叶互生;叶柄被开展长柔毛及短柔毛;小叶无柄或近无柄;托叶膜质,褐色,外被长柔毛或脱落近无毛;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0.5-3cm,宽0.5-1.5cm,先端圆钝,稀急尖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边缘有缺刻状锯齿。上面被伏生疏柔毛,下面被白色绒毛及柔毛,沿脉密生长柔毛;茎生羽状5小叶或掌状3小叶,形状与基生小叶相似,托叶草质,边缘齿牙分裂或全缘。花两性;聚伞状伞房花序,花少疏散;花直径1.5-2.5cm;萼片5,三角卵圆形,先端渐尖或急尖,副萼片5,披针形、长圆披针形或长椭圆形,比萼片短或近等长,外面被疏柔毛或白色绒毛;花瓣5,倒卵形,称端下凹,比萼片长1-2倍,黄色,稀白色;花柱近顶生。瘦果光滑。花、果期5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-3600m的荒地、山坡草地、林缘及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西藏等地。
性味
涩;微苦;温
归经
脾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涩汤止痢,止带。主痢疾,白带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清热活血、行气止痛、收敛止血的功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红地榆
来源
蔷薇科红地榆Potentilla griffithii Hook. f.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。
性味
涩,温。
功能主治
收敛,止泻。主治红白痢疾,白带。
用法用量
1~2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膜盖蕨
- 远志
- 仙鹤草根芽
- 细竹蒿草
- 小南木香
- 海蕴
- 野兔脑
- 复叶披麻草根
- 疏松卷柏
- 毛赪桐
- 千叶独活
- 大黄蜂子
- 小口小金发藓
- 凹瓦韦
- 小红蒜
- 小叶山鸡尾巴草
- 黄石脂
- 白毛藤根
- 狭叶当归
- 葛藟汁
- 红接骨草
- 假蒟果穗
- 蒙自赤杨
- 大麦醋糟
- 小叶金老梅
- 云南鸡矢藤
- 细锥香茶菜
- 栗柄金粉蕨
- 深红龙胆
- 小叶桑
- 向日葵花托
- 云南仙人掌
- 茺蔚子
- 铁拳头
- 复叶葡萄叶
- 满江红
- 猴樟果
- 花叶竹芋
- 大叶白花灯笼
- 黄疸树
- 杏叶防风
- 山枇杷
- 土沉香
- 地膜香
- 西瓜
- 合树菌
- 小果蔷薇
- 化香树果
- 地仙桃
- 小叶罗汉松
- 盾叶唐松草
- 大透骨草
- 地羊鹊
- 小槐花
- 甜橙
- 装饰卷柏
- 冻绿叶
- 珊瑚草
- 大红花点地梅
- 乌骨藤
- 柳叶藓
- 鹿茸
- 小红苏
- 母猪草
- 兔肝
- 漏斗苣苔
- 耳草
- 威灵菊
- 虾蟆皮
- 荠苨
- 大叶接骨藤
- 厚叶川木香
- 交剪草
- 大叶苣荬菜
- 大叶青木香
- 小毒芋
- 茼蒿
- 厚叶牛耳草
- 山菅兰
- 两面针
- 小叶杨
- 大雪上一枝蒿
- 黄荆枝
- 藕节
- 小红蒜根
- 定草根
- 大花柳叶菜
- 鲤鱼脑
- 川贝母
- 黄唇鱼鳃
- 西藏鸡爪草
- 蜣螂
- 黄背草苗
- 罗盖叶
- 野塘蒿
- 小羊桃
- 牡丹藤
- 瘦风轮
- 刺萆薢
- 卵叶贝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