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台湾榕
别名
长叶牛奶树
来源
桑科台湾榕Ficus taiwanensis Maxim., epith. mut.,以全株入药。
生境分布
台湾、长江中、下游和以南各省。
性味
甘、微涩,平。
功能主治
柔肝和脾,清热利湿。主治急、慢性肝炎,腰脊扭伤,急性肾炎,泌尿系感染。
用法用量
2~3两,外用适量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台湾榕
拼音注音
Tái Wān Rónɡ
别名
长叶牛奶树、水牛奶、狗奶木、羊屎木、长叶牛乳树、羊乳子、羊奶子、牛奶果、大同木、天星木、水槟榔、仙人桃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台湾榕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icus formosan Maxim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2-3m。小枝、叶脉和叶柄幼时均被疏柔毛;枝纤细,有托叶残留的痕迹。叶互生;叶柄长4-6mm;托叶长三角形,长约8mm,早落;叶片膜质,倒卵状披针形,长4-11cm,宽1-3.5m,先端通常渐尖,尖端有时长达1m以上,中部以下渐狭,有时不对称,基部楔形,全缘或上部呈浅波状或有不规则的缺齿;侧脉和疏离的网脉在背面稍明显。隐头花序(榕果)单生于叶腋,梨形或近球形,成熟时紫红色,直径6-8mm,外面有小瘤体,顶端有脐状突起,基部渐狭成一短柄,长2-3mm;雄花、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中,雌花生在另一花序托内;雄花花被片3-4,雄蕊2;瘿花花被片4-5,舟状,花柱短,侧生;雌花与瘿花相似,花被片4,但花柱较长,柱头漏斗形。瘦果。花期4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山地疏林中或旷野、路旁、溪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微涩;性平
功能主治
活血补血;催乳;止咳;祛风利湿;清热解毒。主月经不调;产后或病后虚弱;乳汁不下;咳嗽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背痈;乳痈;毒蛇咬伤;湿热黄疸;急性肾炎;尿路感染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《广西民族药简编》:“忌吃酸辣食物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双肾子
- 银锁匙
- 锯鲨翅
- 云南小阴地蕨
- 蔓草虫豆
- 寄居蟹
- 薄柱草
- 地柏枝
- 穿山龙
- 十两叶
- 毛草龙
- 宽尾石韦
- 漆树根
- 鸮
- 大叶花椒
- 荸荠
- 老虎耳根
- 油茶根
- 白牛膝
- 黄瓜藤
- 润肺草
- 竹茹
- 粗茎罗锅底
- 甜瓜子
- 菜子七
- 黄楝树
- 扭筋草
- 秋葡萄茎
- 花生衣
- 鸡血七
- 苦蒿
- 奶浆参
- 散血莲
- 姜味草
- 黄皮果
- 角蒿
- 石彭子
- 骆驼黄
- 白草根
- 蛇王藤
- 石蟾蜍
- 碎米柴
- 血人参
- 狐狸尾
- 七里香
- 苞叶木
- 大麻药
- 小年药
- 花榈木
- 山羊肝
- 狼油
- 草本三角枫
- 大叶樱叶
- 野大豆藤
- 礜石
- 苔菜
- 五瓣寄生
- 黄花仔
- 百步还阳丹
- 草果药
- 黄花稔
- 苦草
- 狗肝菜
- 狗肾
- 香石藤果
- 小九节铃
- 蛇接骨
- 猕猴桃藤中汁
- 海芋
- 骆驼蹄瓣
- 一点红
- 白子菜
- 竹节草
- 木槿根
- 土牡蛎
- 下田菊
- 空心花
- 蛮刀背
- 红楤木
- 小红藤
- 黄毛榕
- 茄子根
- 山麻黄
- 硕苞蔷薇
- 锡叶藤
- 乌蔹莓
- 茅草叶
- 过岗龙
- 火殃簕
- 麻柳树根
- 麻鱼骨
- 构菌
- 锈毛旋蒴苣苔
- 落花生
- 鳢鱼
- 龙利叶
- 明胶
- 水藁本
- 小麦麸
- 一匹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