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柱花
《中华本草》:半柱花
拼音注音
Bàn Zhù Huā
别名
狗泡草、毛虫包、火溧藤、白飘草、白泡草、三失母头、疳积草、出泡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半柱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migraphis procumbens (Lour.) Merr. [(Barleria procumbens Lour.;Hemigraphis chinensis (Nees)T. Anders .;Sericocalyx chinensis (Nees )Bremek.)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颧晒干。
原形态
半柱花 亚灌木状草本,高达1m。茎上部直立,有分枝,被粗毛,基部伏地,生根。叶对生;叶柄长4-10mm;生于主茎上的叶长圆形,长达6cm,宽约2.5cm,生于小枝上的很小。椭圆状长圆形,长2-3cm,先端短尖,基部渐狭而成一短柄,两面均被粗毛,边缘有钝锯齿。花为稠密的头状花序,顶生和腋生;苞片磊覆瓦状排列,其内通常有1朵花,苞片卵形,长约1.5cm,被粗毛,有1长尾,尾长达5mm;小苞片线形,比萼略长;萼5深裂,长约8mm,裂片线状披针形,被粗毛;花冠黄色,长约1.5cm,花管状,下部圆柱形,上部膨大,裂片5,近相等,旋转排列;雄蕊4,两两成对,内藏,花药2室,药室高低不等;子房有胚珠4,花柱线形,短2裂。蒴果线形,长约10mm。有种子4颗。花期8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阴蔽之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全草长可达1m。茎略呈方形,节明显,有短毛。叶对生,皱缩,完整无缺叶片椭圆形、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,长3-10cm,先端尖至渐尖,基部楔形,下延,具短柄;边缘具策锯齿;两面疏生糙毛。
性味
味微苦;辛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湿止痒;消肿止痛。主痢疾;疮疡;湿疹;皮肤瘙痒;毛虫刺伤;跌打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。煎水洗或鲜品捣汁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半柱花
别名
出泡草、白泡草
来源
爵床科半柱花Hemigraphis procumbens (Lour.) Merr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西。
性味
微辛,凉。
功能主治
凉血解毒,消肿止痛。
痢疾:全草3~5钱,水煎服。
跌打肿痛:鲜全草捣烂酒炒外敷。
疮疡溃烂,湿疹,皮肤瘙痒。全草适量,水煎外洗,并取鲜全草捣烂取汁外涂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鬼羽箭
- 橘
- 刺萆薢
- 虾
- 冰
- 壁虎
- 橘核
- 棘叶
- 母菊
- 橘叶
- 木蹄
- 苋
- 木荷
- 橘皮
- 蛤蚧
- 蚶
- 蛤壳
- 木耳
- 诃子
- 虾蟆脑
- 细叶十大功劳
- 白马鬃铃花
- 黄囊杓兰
- 白花铁线莲
- 黄毛岩白菜
- 尖叶唐松草
- 细锥香茶菜
- 野罂粟壳
- 蛤仔
- 诃子核
- 虾蟆胆
- 韭子
- 梅露
- 姬蕨
- 白鱼
- 稗米
- 百部
- 木豆
- 梅叶
- 细辛
- 母草
- 巴豆
- 橘白
- 木贼
- 鹄油
- 锦鸡
- 木槿
- 木薯
- 百合
- 橘络
- 白蘑
- 荨麻
- 白苣
- 巨藻
- 榉树
- 木棉
- 仙茅
- 鲎壳
- 白炭
- 白石榴花
- 变蛋
- 斑叶紫金牛
- 木蓝
- 蛤蒌
- 檵花
- 薤叶
- 橘根
- 鹤虱
- 鹤脑
- 鹤肉
- 白草
- 白贝
- 白蒿
- 檰芽
- 梅根
- 鲎胆
- 桔梗
- 白藨
- 续断
- 薤白
- 白芷
- 鲎肉
- 菥蓂
- 木莲
- 壁钱
- 椒目
- 金针菜
- 锦葵
- 鲩鱼
- 棘针
- 嘉兰
- 细叶桉
- 白蔻
- 白薇
- 半夏
- 籼米
- 韭根
- 白豆
- 木荷叶
- 金鸡尾巴草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