菵米
《中华本草》:菵米
拼音注音
Wǎnɡ Mǐ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菵草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eckmannia syzigachne(Steud.)Fernald [B.erucaeformis(L.)Host var.uniflora Scklbn.ex A.Grag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菵商草 一年生直立草本。秆高15-90cm,有2-4节。叶鞘无毛,多长于节间;叶舌透明膜质,长3-8mm;叶片扁平,长5-20cm,宽3-10mm,粗糙或背面平滑。圆锥花序狭窄,由多数简短贴生或斜升的穗状花序,长10-30cm,分枝稀疏,直立或斜升;小穗有1(稀为2)小花,近圆形,小穗长3mm,两侧压扁,几无柄,成双行覆瓦状排列穗轴的一侧;小穗轴渐落于颖下,颖半圆形,等长,草质,边缘质薄,白色,有3脉,先端钝或锐尖,背部灰绿色,有淡绿色横纹;内稃稍短于外稃,有脊;雄蕊3,花药黄色,长约lmm。花、果期4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水旁潮湿之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,经华北、华东以至西北、西南诸地。
性味
甘;寒
功能主治
益气健胃。主气虚;呕吐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蛎菜
- 地椒
- 地肤子
- 豨莶
- 菱壳
- 蓝树
- 地枇杷
- 瓠子子
- 胡子七
- 藜茎
- 莲子
- 胡椒
- 辛参
- 地丁
- 荩草
- 胡麻叶
- 血参
- 菱蒂
- 粳米
- 龙脷叶
- 下草
- 血榧
- 礁膜
- 夏丸
- 节瓜
- 胡杨
- 蓝实
- 蒌油
- 地苏木
- 九子连环草
- 地龙
- 行夜
- 菱叶
- 胡葱
- 芥菜
- 喜马拉雅米口袋
- 落花生枝叶
- 胶质鼠尾草
- 西南金刚藤
- 聚花风铃草
- 西藏凤仙花
- 西藏土连翘
- 绢毛木姜子
- 锈毛白枪杆
- 裸茎千里光
- 劲直酢浆草
- 萝芙木
- 裂叶双盖蕨
- 西南小阴地蕨
- 莲生桂子花
- 灰藋
- 地耳草
- 海蛤壳
- 萝藦子
- 吊兰
- 胡荽子
- 蓼螺
- 血党
- 芨芨草
- 剪草
- 胡颓子
- 莙荙子
- 西河柳
- 地骷髅
- 莲花
- 蒺藜根
- 地浆
- 地柏叶
- 仙茅
- 卷丹
- 血苋
- 西瓜皮
- 獾肉
- 猴闼子
- 胡麻花
- 假蒟子
- 胡桃叶
- 狐肠
- 蚬肉
- 碱花
- 胡麻仁
- 茭白
- 菊花叶
- 蓼实
- 地梅子
- 海鳝
- 聚头蓟
- 喜树叶
- 假蒟叶
- 象皮
- 菱粉
- 向天蜈蚣
- 环草
- 江篱
- 荚蒾子
- 莱菔叶
- 蟹爪
- 地核桃
- 地锦槭
- 蓝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