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马拉雅米口袋
《中华本草》:喜马拉雅米口袋
拼音注音
Xǐ Mǎ Lā Yǎ Mǐ Kǒu Dɑi
别名
杰巴区土。
英文名
Herb of Diversifolious Gueldenstaedtia
出处
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异叶米口袋的带根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ueldenstaedtia duversifolia Maxim.采收和储藏:7-8月采收,鲜用或扎把晒干。
原形态
异叶米口袋 多年生草本。主根粗壮,圆锥状形。羽状复叶,小叶9-13,叶形变化较大,圆形、椭圆形、倒卵形或广倒卵形,长0.3-0.9cm,宽0.2-0.8cm,先端微缺或深刻,两面密生平伏长柔毛。伞形花序,总花梗长2-10cm,疏生长柔毛;花2-4朵;萼钟状,长约0.5cm,密生长柔毛,上面2萼齿较下面3萼齿大而宽;花冠蓝紫色。荚果圆筒状或稍扁,疏生长柔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坪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青海、西藏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涩;寒
归经
肝;肾;膀胱经
功能主治
利尿逐水;解毒消痈。主水肿;疔疮痈肿;瘰疬;狂犬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研末,每次0.3-0.6g,每日2次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喜马拉雅米口袋
拼音注音
Xǐ Mǎ Lā Yǎ Mǐ Kǒu Dɑi
别名
杰巴区土(藏名)。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异叶米口袋的带根全草。7~8月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主根粗壮,圆锥状。羽状复叶,小叶9~13,叶形变化较大,圆形、椭圆形、倒卵形或广倒卵形,长0.3~0.9厘米,宽0.2~0.8厘米,先端微缺或深刻,两面密生平伏长柔毛。伞形花序,总花梗长2~10厘米,疏生长柔毛;花2~4朵;萼钟状,长约0.5厘米,密生长柔毛,上面2萼齿较下面3萼齿大而宽;花冠蓝紫色。荚果圆筒状或稍扁,疏生长柔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草坪上。分布青海、西藏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性寒,味苦涩。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,利尿。治水肿,痈肿疔毒,淋巴结结核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海狗肾
- 星色草
- 鄂报春
- 越西川木香
- 禹余粮
- 臭黄荆根
- 龙脷叶
- 匙叶黄杨
- 华南毛蕨
- 黄芪
- 老枪谷
- 白榄根
- 漆树根
- 石油菜
- 树葫芦
- 高原蚤缀
- 小石仙桃
- 藏山药
- 胡萝卜子
- 粘人草
- 火焰草
- 大独叶草
- 毛叶黄药
- 日照飘拂草
- 牛巴嘴
- 蝇子草
- 野兔脑
- 贵州花椒
- 露兜竻蔃
- 薯莨
- 秋木瓜
- 倒爪草
- 蜗牛
- 黄缅桂果
- 庵 (艹闾)子
- 斑竹根
- 戟叶瓦韦
- 红牛尾七
- 狐心
- 高山望
- 野牡丹子
- 皱叶羊蹄
- 鲤鱼皮
- 杉塔
- 豪猪千
- 车前草
- 石瓜子莲
- 黄鼬
- 蜂蜜树
- 黄花补血草
- 鹅臎
- 白线薯
- 毛脉南蛇藤
- 骆驼脂
- 长叶山竹子
- 榛子花
- 石蛇
- 银木荷皮
- 小赤麻根
- 李
- 蚺蛇膏
- 西藏点地梅
- 牛奶浆根
- 寒水石
- 环维黄杨星D
- 红杉
- 六月雪
- 粟米泔汁
- 寒莓叶
- 白石榴根
- 接骨草
- 番红花
- 藏绵芪
- 石吊兰
- 鲎尾
- 白花灯笼
- 粳米
- 猪殃殃
- 野梨枝叶
- 朴树
- 倒吊笔叶
- 柠檬皮
- 白豆
- 土连翘
- 落花生枝叶
- 山玉兰
- 狨
- 木棉根
- 草柏枝
- 红花点地梅
- 鹿角芦荟
- 鸡嗉子根
- 菜子七
- 野枇杷
- 野胡萝卜根
- 筋骨散
- 网脉橐吾
- 十萼茄
- 野辣烟
- 麻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