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泡桐叶
《中华本草》:台湾泡桐叶
拼音注音
Tái Wān Pào Tónɡ Y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台湾泡桐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ulownia kawakamii Ito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摘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台湾泡桐 小乔木,高6-12m。树冠伞形,主干矮;小枝褐灰色,有明显皮孔。叶柄较长,幼时具长腺毛;叶片心脏形、大者长达48cm,先端具锐尖头,全缘或3-5浅裂或有角,两面均有粘毛,老时变为单条粗毛。花序枝的侧枝发达,几乎与中央主枝等势或稍短,故花序为宽大圆锥形,长可达1m;小聚伞花序无总花梗,有黄褐色绒毛,萼齿深裂至一半以上,呈狭卵圆形,锐头,边缘有明显的绿色之沿;花冠近钟形,浅紫色至蓝紫色,长3-5cm,外有腺毛,花冠管的基部细缩,向上扩大,檐部2唇形,直径3-4cm;雄蕊长1-1.5cm,子房有腺毛,花柱长1.4cm。蒴果卵圆形,长2.5-4cm,先端有短喙,果皮薄,宿萼辐射状,强裂反卷。种子长圆形,具翅,长3-4cm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1500m的山坡灌丛、疏林及荒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;止血。主痈疽;疔疮;外伤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南板蓝根
- 五香草
- 杏枝
- 羊七莲
- 对生耳蕨
- 西南卫矛
- 水八角
- 滴水珠
- 小盘木
- 云南红豆蔻
- 桂花
- 葫芦
- 篦子舒筋草
- 覆盆子
- 杏仁
- 裂果卫矛
- 滇苦菜
- 水苏
- 红丝线
- 牡荆子
- 白茅针
- 小黑药
- 天荞麦根
- 粗榧枝叶
- 梨果仙人掌
- 羊角藤
- 石楠
- 斑茅
- 回阳生
- 瑞香叶
- 杜鹃花叶
- 地骷髅
- 白皮
- 枫香脂
- 白金古榄
- 玉带根
- 水边指甲花
- 廊茵
- 蜈蚣萍
- 槲寄生
- 旋花苗
- 矮脚罗伞
- 三分三
- 丁癸草
- 鸭脚黄连
- 将军树
- 鄂报春
- 红酸七
- 白桂
- 紫花一炷香
- 虎皮楠
- 卷心菜
- 糖橘红
- 薜荔根
- 青榨槭
- 仙环小皮伞
- 松香
- 偷筋草
- 羊角棉
- 小果白刺
- 金鸡尾巴草根
- 珊瑚冬青
- 虾蟆皮
- 大叶马尾连
- 马蹄草
- 七里香
- 草玉梅
- 紫花鱼灯草
- 紫红鞭
- 大木通
- 含羞草根
- 大金发藓
- 波缘假瘤蕨
- 狗尾草
- 大发表
- 五指茄
- 白独活
- 羊脂
- 桐叶千金藤
- 金钮扣
- 台湾泡桐叶
- 桐根
- 菊花苗
- 银粉背蕨
- 南烛
- 饭汤子
- 榛蘑
- 藏菖蒲
- 三月泡
- 黑细辛
- 车前草
- 污毛粗叶木
- 乌蛇皮
- 缘桑螺
- 黄花菜子
- 翻白柴
- 望江南
- 睡菜根
- 消石
- 星状风毛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