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榨槭
《中华本草》:青榨槭
拼音注音
Qīnɡ Zhà Qì
别名
光陈子、飞故子、鸡脚手、五龙皮。
英文名
David Maple
出处
始载于《经济植物手册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槭树科植物青榨槭的根、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er davidii Franch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根和树皮,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青榨槭 落叶乔木,高10-15m。树皮暗褐色或灰褐色。常纵裂成蛇皮状;小枝细瘦,圆柱形,无毛,当年生枝绿色,无毛,有稀皮孔,老枝灰褐色。叶对生;叶柄细瘦,长2-8cm;叶片纸质,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6-11cm,宽4-9cm,先端渐尖或锐尖,常有尖尾,基部近心形或圆形,边缘具不整齐钝圆齿,上面深绿色,无毛,下面淡绿色,嫩时沿叶脉有褐色短柔毛,后渐无毛,羽状脉;中脉上面凹下,侧脉11-12对。花黄绿色,杂性,雄花与两性花同株,成下垂总状花序,顶生于着叶嫩枝;雄花9-12朵,花身及花梗均较短;两性花15-30朵,花序长7-12cm,花梗长1-1.5cm;萼片5,椭圆形;花瓣5,倒卵形,与萼片等长;雄蕊8,无毛;花盘无毛,在雌蕊内侧;子房有红褐色短柔毛,花柱无毛。翅果嫩时淡绿色,老时黄褐色,小坚果椭圆形,长约1cm,脉纹显着,翅与小坚果共长2.5-3cm,翅宽在中部,宽约1.2cm,裂开成钝角或近水平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800m的疏林或山脚湿润外稀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华北、中南、西南各地。
化学成分
根含杨梅树皮素(myricetin),无色飞燕草素(leucodelphinidin),没食子酸(gallic acid)。
性味
甘;苦;平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散瘀止痛;消食健脾。主风湿痹痛;肢体麻木,关节不利,跌打瘀痛;泄泻;痢疾;小儿消化不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研末,3-6g;或浸酒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广西民间用花煎水洗治结膜炎,内服治小儿消化不良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仙环小皮伞
- 松香
- 偷筋草
- 羊角棉
- 小果白刺
- 金鸡尾巴草根
- 珊瑚冬青
- 虾蟆皮
- 大叶马尾连
- 马蹄草
- 五香草
- 七里香
- 草玉梅
- 白茅针
- 紫花鱼灯草
- 紫红鞭
- 大木通
- 含羞草根
- 大金发藓
- 波缘假瘤蕨
- 狗尾草
- 大发表
- 五指茄
- 白独活
- 羊脂
- 桐叶千金藤
- 金钮扣
- 台湾泡桐叶
- 桐根
- 菊花苗
- 银粉背蕨
- 南烛
- 饭汤子
- 榛蘑
- 藏菖蒲
- 三月泡
- 黑细辛
- 车前草
- 污毛粗叶木
- 乌蛇皮
- 缘桑螺
- 黄花菜子
- 翻白柴
- 望江南
- 睡菜根
- 消石
- 星状风毛菊
- 地蚕
- 旋花苗
- 披针骨牌蕨
- 荞麦七
- 二色补血草
- 石碱
- 皮哨子
- 黄背草苗
- 山麦冬
- 阳桃根
- 对生耳蕨
- 刺梨根
- 山艾叶
- 西南卫矛
- 石腊竹
- 锦地罗
- 大毛红花
- 长白假水晶兰
- 海决明
- 湖广草
- 芦荟花
- 黑三棱
- 莨菪
- 水栀
- 南板蓝根
- 石刁柏
- 野鹅脚板
- 黄槿
- 猪大肠
- 米百合
- 万寿菊花
- 木半夏
- 尖山橙
- 葛叶
- 羊蹄甲
- 苦楝菌
- 蚺蛇胆
- 葱须
- 水桐木
- 匙羹藤
- 桄榔面
- 鮸鱼
- 红皮
- 草原老鹳草
- 杏枝
- 野辣烟
- 华泽兰
- 风气草
- 美脉藁本
- 红藤蓼
- 三钻风
- 香根芹根
- 猕猴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