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瓜狼毒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土瓜狼毒
别名
金丝矮陀陀
来源
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土瓜狼毒Euphorbia pinus Levl.,以根入药。夏秋采集,晒干。
性味
微辛、甘,平。有大毒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血,止痛,通便。用于风湿关节痛,胃痛,痛经,大便秘结。
用法用量
1~3分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土瓜狼毒
拼音注音
Tǔ Guā Lánɡ Dú
别名
鸡肠狼毒、隔山龙、顺水石、大萝卜、一把香、细狗闹花。
英文名
Root of Yunnan Euphrbia
出处
出自《滇南本草》;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土瓜狼毒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phorbia prolifera Buch.Ham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晒干。
原形态
土瓜狠毒 多年生宿根草本,高16-30cm。全株含白色乳汁。主根肥大呈长圆锥状,长约15cm,直径2.5-4cm,鲜时外皮褐色,断面白色,形似土瓜,故俗称“土瓜狠毒”。茎丛生,上部有分枝。单叶互生;无柄或具短柄;叶片条形,长6-36mm,宽1.5-5mm,先端钝或圆,基部渐狭,全缘内卷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或粉紫色。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近顶腋生,具4-6伞梗,呈伞形排列,基部有5枚卵状椭圆形苞片,每枝再分1-4小枝,基部具4枚阔卵形苞片,对生如十字形。总苞内有多数雄花,具雄蓝1枚;中间有1雌花,具1雌蕊,子房3室,花柱3。蒴果三棱状球形,黑褐色,表面具极小疣状突起;种子倒卵状近球形,有明显的种阜,种皮棕褐色,有白色花斑纹饰。花期春、夏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向阳的山坡草地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呈长棒形,弯曲或扭曲,长5-15cm,直径0.7-1.5cm。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。质轻,易折断,断面白色粉性。气微,粉末则呛鼻。味微苦,有持久刺激性。
性味
味苦;辛;温;大毒
炮制
取根洗净,放入火灰中偎熟,取出,用淘米水浸泡两日,再蒸一小时,切片晒干。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利水;通便;行气;散瘀;杀虫;解毒。主水肿;便秘;食积;胃痛;跌打损伤;骨折;疥癣;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冲服,0.3-0.6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熬膏敷。
各家论述
《滇南本草》:推胃中年久积滞,下气。治胃气疼痛,食积结滞,消水肿,破血积,打虫积,打痰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密花轮环藤
- 倒根野苏
- 春花胡枝子
- 芒萁骨
- 光叶水苏
- 小麦麸
- 湿鼠曲草
- 原蚕子
- 消毒药
- 乌鸦胆
- 木半夏叶
- 黄皮根
- 刺黄柏
- 橡木皮
- 水凤仙
- 鲨鱼肉
- 野山茶
- 天青地红
- 荷蒂
- 和血丹
- 地菍
- 海藻石
- 石榴皮
- 桦叶荚蒾
- 仙掌子
- 白铃子
- 埋博树
- 山枝根
- 菱壳
- 大叶金花茶叶
- 小千金
- 尾叶越橘
- 毛叶轮环藤
- 茄根
- 对叶油麻叶
- 黄莲花
- 独脚蟾蜍
- 山玉兰
- 单花芥
- 水朝阳根
- 树地瓜
- 白车轴草
- 琥珀
- 地杨梅
- 莽草根
- 栎叶槲蕨
- 老虎刺
- 虎石头
- 光叶巴豆
- 山臭草
- 山棯子
- 蔓胡颓子根
- 倒插花
- 草乌
- 山鸡
- 小粘药
- 巴掌草
- 海人草
- 大黄连刺
- 南蛇竻苗
- 白鸭肉
- 大皂角
- 米碎木皮
- 毛柄锦香草
- 乌骚风
- 海蜇皮
- 蟹壳
- 海杧果
- 地麻黄
- 小六月寒
- 面筋
- 细齿叶柃
- 单头紫菀
- 云朴
- 生姜皮
- 南瓜瓤
- 黄耆茎叶
- 疏叶香根芹
- 石凤丹
- 石寄生
- 小悬钩子
- 小旋鸡尾
- 小九头狮子草
- 常春藤子
- 黄心果
- 尾叶山柑
- 夜关门
- 榧枝叶
- 大活
- 山腊梅
- 巴茅根
- 药王茶
- 观音苋根
- 羊哀
- 白薯莨
- 羊角拗
- 宿苞豆
- 白藨
- 沙糖根
- 纤毛婆婆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