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瓜瓤
《*辞典》:南瓜瓤
拼音注音
Nán Guā Ránɡ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瓤。
功能主治
治烫伤,创伤。
用法用量
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汤火伤:伏月收老南瓜瓤连子,装入瓶内,愈久愈佳。凡遇汤火伤者,以此敷之。(《慈航活人书》)
②治枪子入肉:南瓜瓤敷之。晚收南瓜,浸盐卤中备用。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
③治打伤眼球:南瓜瓤捣敷伤眼,连敷十二小时左右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④治鼠咬伤:南瓜瓤、老鼠瓜,共捣烂敷伤口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南瓜瓤
拼音注音
Nán Guā Ránɡ
英文名
Pulp of Gourd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瓤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curbita moschata (Duch. Ex Lam.) Duch. Ex Poir.采收和储藏:秋季将成熟的南瓜剖开,取出瓜瓤,除去种子,鲜用。
原形态
一年生蔓生草本,茎条达2-5m。常节部生根,密被白色刚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粗壮,长8-19cm,被刚毛;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,有5角或5浅裂,长12-25cm,宽20-30cm,先端尖,基部深心形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以,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,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。卷须稍粗壮,被毛3-5歧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单生,花萼筒肿钟形,长5-6mm,裂片条形,长10-15mm,被柔毛,上部扩大成叶状,花冠黄色,钟状,长约8cm,5中裂,裂片边缘反卷,雄蕊3,花丝腺体状,长5-8mm,花室折曲;雌花单生,子房1赛马,花柱短,柱头3,膨大,先端2裂,果梗粗壮,有棱槽,长5-7cm,瓜蒂扩大成喇叭状。瓠果形状多样,外面常有纵沟。种子多数,长卵形或长圆形,灰白色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性味
味甘;性凉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解毒;敛疮。主痈肿疮素养,烫伤,创伤
用法用量
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跌打老
- 辛夷
- 磨盘根
- 紫弹树
- 小喇叭
- 鸡内金
- 白花丹
- 黄皮叶
- 苦糖果
- 鸡树条
- 桂花枝
- 野灯草
- 草血竭
- 肉珊瑚
- 偷筋草
- 榔榆茎叶
- 阳遂足
- 海莲果
- 荡皮参
- 功劳叶
- 亮叶桦皮
- 石头菜
- 叶上花
- 红豆
- 翅茎蜂斗草
- 豆列当
- 独角莲
- 黑皮跌打
- 回回蒜
- 飞天蠄蟧
- 川层草
- 九龙盘
- 火秧竻蕊
- 光叶闭鞘姜
- 滇竹根七
- 短齿楼梯草
- 双股箭
- 大三叶升麻
- 大树甘草
- 赤车使者
- 柳叶剑蕨
- 垂丝卫矛
- 龙须眼子菜
- 复羽叶栾树
- 凤眼草
- 双肾藤
- 云南美登木
- 满天星
- 关白附子
- 镜面草
- 十大功劳根
- 蝗虫
- 山樱桃
- 子楝树叶
- 波棱瓜子
- 钓鱼秆
- 银粉背蕨
- 水茄冬叶
- 红千层
- 大茶药根
- 乌桕木根皮
- 莸
- 茴香虫
- 过岗龙
- 地棠花
- 野扁豆
- 血榧
- 菝葜
- 地蜂子
- 鹿胆
- 臭黄荆根
- 大尾摇
- 臭草
- 西藏鸡爪草花
- 地茄子
- 千里马
- 天冬
- 腊梅
- 猴楠
- 石米
- 石膏
- 黄山五叶参
- 土贝母
- 石枣子
- 蝙蝠
- 蝤蛴
- 鼍肉
- 葛枣
- 桔梗
- 桃枝
- 柃木
- 鲫鱼
- 鳍蓟
- 荚蒾
- 甘遂
- 杏花
- 木竹子
- 枸骨子
- 刺苞南蛇藤果
- 石腊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