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枣子
《中华本草》:石枣子
拼音注音
Shí Zǎo Zi
别名
乱角莲、六棱椎、果上叶、鸦雀还阳、岩火炮
英文名
Bigbract Bulbophyllum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云南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olidota yunnanensis Rolfe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云南石仙桃,附生植物。根茎粗壮。假鳞茎肉质,疏生,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2.5-5cm,顶生2枚叶。叶片披针形,革质,长7-15(-23)cm,宽(6-)9-15(25)mm,先端近钝尖,基部收狭成短柄。花葶从被鳞片包着的幼小假鳞茎伸出。总状花序具12-18朵花;花苞片椭圆状长圆形,先端近钝尖拳卷状凹陷;花小,先于叶,白色或稍带粉红色;萼片近等大,宽卵状长圆形,先端钝,舟状,侧萼片背面具脊,长4mm;花瓣和萼片近相似,唇瓣下垂,倒卵形,长5mm,基部具球状的囊,囊长约2mm,先端钝;合蕊柱先端平截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310-2400m的林中树上或林下及沟旁石山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,稍弯曲,长10-35cm,直径2-3mm,节明显,节间长2-4cm。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,节上有残存气根。假鳞茎圆柱形,长2-3cm,直径2-74mm,表面棕黄色或棕褐色,具纵皱纹,有的假鳞茎顶端残叶片。质硬,易折断,断面浅棕色,纤维性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甘;淡;凉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润肺止咳;散瘀止痛;清热利湿。主肺痨咯血;肺热咳嗽;你胁痛;胃腹痛;风湿疼痛;疮疡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注意
孕妇慎服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用于劳伤,周身疼痛,风湿麻木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枣子
别名
果上叶、鸦雀还阳、岩火炮
来源
兰科石仙桃属植物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nsis Schlecht.,以假鳞茎入药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微苦,凉。
功能主治
养阴润肺。用于肺热咳嗽,痰中带血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蒟
- 澜江百合
- 蓝胡麻草
- 石斛露
- 铁栏杆
- 老头草
- 老鸦嘴
- 老鸦花藤
- 蓝锡莎菊
- 辣根菜
- 辽东栎壳斗
- 石参
- 杏叶
- 鲤鱼血
- 榄仁树皮
- 老蛇头
- 石上瓜子菜
- 连香树果
- 衡州乌药
- 驴阴茎
- 石莲
- 萝卜防己
- 榔榆皮
- 蒌叶
- 裂序楼梯草
- 锅焦
- 莱菔
- 蓝花龙胆
- 老婆子针线
- 石串莲
- 连蕊茶
- 单根木
- 白兰花叶
- 芦荟叶
- 老鹳草
- 狼尾巴蒿
- 辣姜子
- 绿豆
- 莲子
- 老枪谷
- 雷蘑
- 枸橘
- 鱼草
- 石茶
- 石萝藤
- 芦根
- 辣根草
- 绿笋片
- 罗汉松叶
- 石枣
- 梨叶
- 莲叶橐吾
- 莲衣
- 蓝萼香茶菜
- 石指甲
- 棱叶韭
- 狼紫草
- 省雀花
- 罗勒
- 偷筋草
- 蓝猪耳
- 仙鹤草根芽
- 鲢鱼
- 鲤鱼肠
- 蓝桉
- 裂蹄
- 驴蹄
- 梨皮
- 石桢楠根
- 石老虎
- 芦子兰
- 辣椒
- 镰片假毛蕨
- 镰羽贯众
- 蛤壳
- 簕苋菜
- 石上铁角蕨
- 臭灵丹
- 芦荟根
- 落地荷花
- 罗浮柿
- 鲤鱼脂
- 石榴根
- 灵砂
- 路边草
- 量天尺花
- 罗汉果
- 辣蓼
- 驴骨
- 榔榆茎叶
- 琉璃草根
- 绿萼水珠草
- 栾犀
- 楼梯草根
- 芦莉草叶
- 菱蒂
- 驴蹄草
- 石腊竹
- 落新妇根
- 梨木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