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背鹭
《中华本草》:牛背鹭
拼音注音
Niú Bèi Lù
别名
黄头鹭、尼鹭、家畜鹭鸶、红头鹭、畜鹭、红头官、放牛郎
英文名
bittern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鹭科动物牛背鹭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ubulcus ibis (Linnaeus).采收和储藏:四季均可捕捉,杀死后除去皮毛及内脏,取肉鲜用。
原形态
牛背鹭,体羽大都乳白色,头、背、颏、喉橙黄色,头、颈羽色较深。颏角几乎全白;背上和前颈基部均着生蓑羽,前者向后伸延至尾羽末端,有时甚至超过。冬季所有橙黄色羽毛全部脱落,仅头顶保留少数橙黄色。体羽纯白色。眼及眼先裸露部分黄色;嘴同。胫和跗跖角黄色,趾和爪黑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平原和低山脚下的沼泽、耕地等处。成对或小群活动。停息在树顶上,呈“S”型。飞行缓慢,常停歇在耕牛或其他家畜背上。动物性食性。巢营于临近水的高大乔木上。每窝产卵3-5枚,卵壳呈浅绿色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。偶见于山东、北京及东北。
性味
味咸;性平
归经
肺;脾经
功能主治
益气补虚;托毒消肿。主体虚赢瘦;痈肿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肉100-200g,或焙干研末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益气、解毒的功效。主治虚瘦,疮肿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牛金子
- 龙血树
- 苦地胆
- 牛筋草
- 石彭子
- 通花根
- 突厥雀
- 铁丝七
- 铁角凤尾草
- 异木患
- 黑豆衣
- 蓬莱草
- 栗毛球
- 猕猴桃藤中汁
- 十两叶
- 麻柳树根
- 苦瓜
- 尖尾风
- 石草鞋
- 狼尾草根
- 绵参
- 鬼笔
- 姜味草
- 江珧柱
- 胖儿草
- 山萝卜
- 莲子心
- 双参
- 虎头兰
- 剑皮树菌
- 三消草
- 柠檬桉
- 海蕴
- 茅草叶
- 铁牛钻石
- 蒲桃叶
- 龙舌箭
- 过墙风
- 菩萨鱼
- 龙眼核
- 苦葛花
- 灯台树
- 虎皮草
- 大树甘草
- 青丝线
- 柿花
- 鹅内金
- 入地蜈蚣
- 柔软石韦
- 栘依
- 珠兰根
- 野漆树叶
- 越王余筭
- 鹿蹄草
- 鸦椿卫矛
- 岩檀香
- 亚婆潮
- 鹿草
- 小对叶草
- 大红菇
- 滇姜三七
- 锈毛钝果寄生
- 糯米藤
- 砂仁花
- 山椒根
- 广玉兰
- 星宿菜
- 毛排钱草
- 海蟑螂
- 硼砂
- 秃鹫
- 仔榄树
- 芒叶小米草
- 钓兰
- 牛耳枫根
- 紫云菜
- 楠材
- 无花果
- 桔梗
- 铁锈
- 升麻草
- 南酸枣
- 鱼鳖金星
- 滑背草鞋
- 苦生叶
- 短穗草胡椒
- 马唐
- 水黄杨木
- 水蔓青
- 火炮草果
- 黄连
- 箭叶蓼
- 青盐陈皮
- 灯台树果
- 赶山鞭
- 白草根
- 枳椇叶
- 假黄麻
- 豆腐泔水
- 滚龙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