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蟑螂
《中华本草》:海蟑螂
拼音注音
Hǎi Zhānɡ Lánɡ
别名
海蛆、海岸水虱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海蟑螂科动物海蟑螂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gia exotica(Roux)采收和储藏:全年捕捉,鲜用。
原形态
海蟑螂,体长椭圆形,棕褐色,体背中轴勾结淡。雌体长28-28.8mm,宽9.5-10mm;雄体长26-28.5mm,宽10-10.2mm,头部前缘弧形,后缘略向前凹。复眼1对,黑色,斜向列生于头部前缘外侧。第1对触角不发达;第2对触角长鞭状约25-30mm;雌体鞭部为37-38节,雄体鞭部为36-39节,向体后方弯曲。颚肢5节,每节内缘密生细刺。胸部7节,第1-7节的左右后侧角渐次加强而尖削。每节有1对胸肢,适于爬行。雄性第1胸肢的前节腹缘末端有1个突起,第7胸肢细长,腕节和前节的内缘列生细刺。腹部6节,第1--2腹节小,第3-5腹节的后侧角尖削。腹肢具有呼吸功能,雄性第1腹肢外肢是不等四边形,内肢较小,阴茎呈细长锥形;第2腹肢较小,阴茎呈细长锥形;第2腹肢外肢近似肾形。尾节后缘中央呈钝三角形。尾肢细长,原肢长度约为宽度的4倍,末端分出的内外肢,细长呈锥刺状,内肢长于外肢,且左右长度亦不相等,在雌雄性亦有明显差异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集群生活,栖息于中高潮区和潮上区的岩石间或海滩附近的建筑物内,爬行迅速,水陆两栖,以陆栖为主,喜食藻类,常以紫菜、海带为食,为海产养殖业敌害之一。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沿海各地。
功能主治
海血解毒;消积。主跌打损伤;痈疮肿毒;小儿疳积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1-3g。外用:适量,捣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青藤香
- 百眼藤
- 雪上一枝蒿
- 冷水丹
- 玉兰花
- 红头翁
- 华南皂荚
- 软枣子
- 野茄树
- 小牛力
- 越南樟皮
- 中华石龙尾
- 新疆木通
- 狭叶鸦葱
- 榕树
- 鲩鱼胆
- 大花剪秋罗
- 大黑药
- 独龙
- 人面子
- 半枫荷叶
- 锅粑
- 老鼠吹箫
- 石米
- 仙鹤草
- 柘木
- 豆腐渣果根
- 野木鱼
- 蛞蝓
- 水桐木
- 盘石龟
- 变蛋
- 野辣烟
- 榕须
- 鸡胆
- 纤齿卫矛
- 粗糠柴
- 狼杷草
- 小黄泡
- 钭叶榕
- 土槿皮
- 黄断肠草
- 茸草
- 紫玉盘
- 女金芦
- 犀角
- 桦革裥菌
- 甜远志
- 乳花
- 赛繁缕
- 凤尾兰
- 柔软石韦
- 慈姑
- 金荞麦茎叶
- 菘子
- 大茶根
- 变异鳞毛蕨
- 旋花苗
- 豹药藤
- 朱砂根叶
- 草鞋青
- 赤甲红
- 润鳞鳞毛蕨
- 山白蜡条
- 光叶水苏
- 乌毛蕨贯众
- 石楠
- 小白鱼
- 如意草
- 小金牛草
- 鸭脚木叶
- 球衣藻
- 红三七
- 红楠
- 一碗泡
- 蚺蛇胆
- 水杨梅
- 人参娃儿藤
- 肥猪草
- 猬脂
- 吹风散
- 掐不齐
- 象牙草
- 草木灰
- 雉肝
- 枫香树根
- 常春卫矛
- 海蓬子
- 野牡丹
- 桐油
- 单肾草
- 青竹标
- 藏绵芪
- 甘肃棘豆
- 点乳冷水花
- 窝儿七
- 漏斗菜
- 白芥子
- 豆油
- 五托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