鲩鱼胆
《中华本草》:鲩鱼胆
拼音注音
Huàn Yú Dǎn
英文名
Grass carp gallbladd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鲤科动物草鱼的胆囊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(Cuvier et Valenciennes)采收和储藏:捕得后,剖腹,取出胆囊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草鱼,体长,略呈圆筒形,腹圆无棱,尾部侧扁。头钝,口端位,无须。上颌稍长于下颌。眼较小,上侧位。鳃耙短小呈棒形,排列稀疏。下回齿2行,为梳状栉齿。,具斜狭下凹嚼面。边缘具斜条状沟纹。鳞片颇大,侧线鳞39-46。背鳍3,7,无硬刺,起点与腹鳍相对。臀鳍3,8,亦无硬刺,身体各部分比例随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差异幼鱼的头长和眼径相对 地较成鱼为大,尾柄长,眼间距较成鱼为小。/体呈茶黄色,背部青灰色,腹部银白色,各鳍浅灰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属中下层鱼类,生活于近岸多水草区域。为草食性鱼类。生殖期4-7月。东北较迟。资源分布:南至广东、北至东北平原地区均有分布。现人工养殖成功,分布则更为广泛。
性味
味苦;性寒;有毒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咽明目;祛痰止咳。主咽喉肿痛;目赤肿痛;咳嗽痰多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胆汁滴耳、滴眼或搽。骨服:入丸、散,1.5-2g。
注意
肝、坚功能不全者禁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鲩鱼胆
拼音注音
Huàn Yú Dǎn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鲤科动物草鱼的胆。冬季收集,阴干。
性味
①《本草拾遗》:"苦。"
②《纲目》:"苦,寒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本草拾遗》:"主喉闭,取胆和暖水搅服之。"
②《纲目》:"一切骨鲠、竹本刺在喉中,以酒化二枚,温呷取吐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掐不齐
- 泡桐叶
- 多花景天三七
- 土良姜
- 苦连翘
- 通花花
- 茄子
- 裂叶秋海棠
- 大马蓼
- 东方狗脊
- 黄耆茎叶
- 空心木
- 苎麻皮
- 青竹标
- 苦荬菜
- 铁牛钻石
- 短腺小米草
- 浙贝母
- 水棉花
- 决明子
- 新疆延胡索
- 大花素馨花
- 鹤虱风
- 将军树
- 蘘荷子
- 球花党参
- 多头风轮菜
- 水蛭
- 柴胡叶链荚豆
- 水牛角浓缩粉
- 鸡冠菜
- 玉米轴
- 杠香藤
- 翡翠
- 披麻草根
- 龙脷叶
- 扶桑根
- 龙利叶
- 藤本夜关门
- 桑叶露
- 地白草
- 鹅绒藤
- 黄缅桂果
- 土连翘
- 大青
- 白茅针
- 鱼鳞菜
- 斑竹花
- 小九头狮子草
- 阳雀花根
- 蒲桃种子
- 猪脾
- 散血飞
- 矩镰荚苜蓿
- 一品红
- 水毛花根
- 新疆木通
- 石上柏
- 乌苏里黄芩
- 香菇
- 雀
- 荸荠
- 大黑药
- 青竹蛇
- 刺海松
- 鲃鱼
- 鞘菝葜
- 荜澄茄
- 橄榄
- 狗尾草
- 斯里兰卡肉桂
- 海龟
- 雀瓮
- 鳖血
- 青蟹
- 白花坚荚树
- 风箱树花
- 野罂粟壳
- 蚌粉
- 鷩雉
- 补血薯
- 篦子三尖杉
- 篦子舒筋草
- 青棉花藤叶
- 鸭
- 补血草
- 梅花
- 青龙藤
- 椿皮
- 饱饭花果
- 茯神木
- 霸王七
- 竹精
- 七里香
- 膜蕨囊瓣芹
- 豹肉
- 地梭罗
- 青活麻
- 蝤蛴
- 蓖麻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