枸骨子
《中华本草》:枸骨子
拼音注音
Gǒu Gǔ Zi
英文名
Fruit of Chinese Holly
出处
出自《本经逢原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lindl.ex Paxt.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lex cornuta Lindl.ex Paxt.采收和储藏:冬季采摘成熟的果实,拣去果柄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
枸骨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,高3-8m。树皮灰白色,平滑。叶硬革质,长椭圆状四方形,长4-8cm,宽2-4cm,先端具有3枚坚硬刺齿,中央刺齿反曲,基部平截,两侧各有1-2个刺齿,先端短尖,基部圆形,表面深绿色,有光泽,背面黄绿色,两面无毛。雌雄异株或偶为杂性花,簇生于2年生枝的叶腋;花黄绿色,4数;萼杯状,细小;花瓣向外展开,倒卵形至长圆形,长约2.5mm,宽约1.5mm,基部合生;雄蕊4枚,花丝长约3mm;子房4室,花柱极短。核果浆果状,球形,熟时鲜红色,直径4-8mm;分核4颗,骨质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谷地、溪边杂木林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果实圆球形或类球形,直径7-8mm;表面浅棕色至暗红色,微有光泽,外果皮多干缩而形成深浅不等凹陷;机端具宿存柱基,基部有果柄痕及残存花萼,偶有细果柄。外果皮质脆易碎,内有分果核4格言,分果核呈球体的四等分状,黄棕色至暗棕色,极坚硬,有隆起的脊纹,内有种子1枚。气微,味微涩。以果大、饱满、色红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枸骨子中含脂肪油9.84%。男另含生物碱、皂甙、鞣质。
性味
苦;涩;微温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补肝肾;强筋活络;固涩下焦。主休虚低热;筋骨疼痛;崩漏;带下;泄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0g;或泡酒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经逢原》:活血散瘀,坚强筋骨,填补髓脏,固敛精血。2.《南京民间药草》:治筋骨痛,泡酒服。3.《江苏植药志》:用于阴虚内热,作滋养解热药,与女贞子同功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枸骨子
拼音注音
Gǒu Gǔ Zi
别名
功劳子
来源
本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 cornuta Lindl. ex Paxt.的果实。成熟时采收,洗净晒干。
性味
苦、涩,微温。
功能主治
固涩下焦。用于白带过多,慢性腹泻。
用法用量
果2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枸骨子
拼音注音
Gǒu Gǔ Zi
出处
《本经逢原》
来源
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果实。冬季采摘成熟的果实,拣去果柄杂质,晒干。
生境分布
产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形状
干燥核果呈圆形或类圆形,直径7~8毫米,外表浅褐色至棕褐色,皱缩,顶端有宿存花柱的残基,基部有果柄痕及残存的花萼。外果皮质脆易碎,内面有分果核4枚,分果核呈球体的四等分状,外表面黄棕色,极坚硬。以果实大、褐色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脂肪油9.84%。另含生物碱、皂甙、鞣质、苦味质,并有强心甙反应。
功能主治
滋阴,益精,活络。治阴虚身热,淋浊,崩带,筋骨疼痛。
①《本经逢原》:"活血散瘀,坚强筋骨,填补髓脏,固敛精血。"
②《南京民间药草》:"治筋骨痛,泡酒服。"
③《江苏植药志》:"用于阴虚内热,作滋养解热药,与女贞子同功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.5~3钱:或浸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五齿剑
- 红杉皮
- 节瓜
- 莕菜
- 黄裙竹荪
- 千日红
- 黄花仔
- 葫芦茶根
- 橄榄露
- 华千金藤
- 华卫矛
- 滇瓦花
- 展花乌头
- 搬倒甑
- 小血藤叶
- 小通草
- 光叶山黄麻
- 滇白药子
- 大种鹅儿肠
- 山莓
- 灰锤
- 拐芹
- 老鼠竻
- 海雹菜
- 金线风
- 漏芦
- 鲎肉
- 黑点草
- 黄荆子
- 红皮云杉
- 石黄连
- 小青藤
- 半蒴苣苔
- 光棍草
- 山棯根
- 黄茅
- 水松球果
- 菠萝皮
- 黄屈花
- 新木姜子
- 和筋草
- 东北红豆杉
- 驴断肠
- 大麻漆
- 连翘根
- 红根草
- 黑大豆皮
- 水接骨丹
- 水朝阳花
- 川层草
- 斑叶兰
- 畲山羊奶子
- 乌鱼刺
- 五色梅根
- 新疆藜芦
- 清香桂
- 前胡
- 黄瘤孢
- 黄藤叶
- 石榴叶
- 五叶薯
- 当归藤
- 黄瓜霜
- 山萝花
- 六曲
- 缬草
- 篱栏子
- 美丽桐
- 五倍子
- 石南
- 滚龙草
- 榧子
- 小金樱
- 黄羊油
- 竹节草
- 小地扭
- 铅灰
- 红活麻
- 乌蛇膏
- 待宵草
- 关白附子
- 红楠
- 血当归
- 莿(木冬)
- 黄杨木叶
- 丁香树皮
- 荷叶金钱
- 制何首乌
- 小豆柴
- 红小麻
- 黄荆沥
- 黄缅桂果
- 红叶甘橿
- 黄花獐牙菜
- 挂兰
- 鹤草芽
- 光叶水苏
- 罗伞树
- 水线草
- 红土子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