虾筏草
《中华本草》:虾筏草
拼音注音
Xiā Fá Cǎo
别名
水串草
英文名
all-grass of Capitatestigma willowweed
出处
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柳叶菜科植物岩生柳叶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pilobium cephalostigma Hausskn.(Hausskn.)C.J.Chen [E.cephalostigma Hausskn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割取地上部分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5-60cm。茎具棱,上部及枝均有细曲毛,下部仅棱上有细曲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极短;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有时卵状披针形,长1.5-9cm,宽5-33mm,上部的叶较小,先端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不整齐锯齿,两面脉上均被白色毛及腺毛。花单生于叶腋,淡红色至折色;花梗极短,有曲毛;花萼管线状,裂片4,披针形,披针形,裂片间有一簇短柔毛;花瓣4,2裂,紫色,长椭圆形;雄蕊8;子房下位,有紧贴的曲毛,花柱短,柱头头状,显着膨大。蒴果长线形,长3-8cm,有4棱,疏被细曲毛,开裂为4果瓣,各瓣反折,种子多数,卵形或椭圆形,褐色,先端有银白色束毛。花期4-5月、果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山区的坡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西南及陕西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平
功能主治
疏风清热;凉血止血。主风热声嘶;咽痛;水肿;咯血;便血;月经过多;刀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虾筏草
拼音注音
Xiā Fá Cǎo
别名
水串草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柳叶菜科植物岩生柳叶菜的全草。夏季采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.5~60厘米。茎具棱上部及枝均有细曲毛,下部仅棱上有细曲毛。单叶对生;长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有时卵状披针形,长1.5~9厘米,宽5~33毫米,上部的叶颇小,先端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不整齐锯齿,两面脉上均被白色毛及腺毛;叶柄极短。花单生于叶腋,淡红色至白色;花梗短,有曲毛;花萼管线状,裂片4,披针形;花瓣4,2裂,紫色,长椭圆形;雄蕊8;子房下位,有紧贴的曲毛,花柱短,柱头头状,显着膨大。蒴果长线形,长3.5~8厘米,有4棱,疏被细曲毛,开裂为4果瓣,各瓣反折。种子多数,卵形或椭圆形,褐色,先端有银白色束毛。花期4~5月,果期6~7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低山区的山坡草丛中。分布四川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,疏风,除湿,消肿。治喉头肿痛,伤风声哑,月经过多,水肿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虾筏草
拼音注音
Xiā Fá Cǎo
别名
水串草
来源
柳叶菜科岩生柳叶菜Epilobium cephalostigma Hausskn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,疏风,除湿,消肿。主治喉头肿痛,伤风声哑,月经过多,水肿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臭梧桐根
- 小火草
- 山柰
- 石芫茜
- 刺葡萄
- 柳叶斑鸠菊
- 六蛾戏珠
- 小红人
- 鸐雉
- 蟹
- 豺皮樟根
- 脉耳草
- 排钱草
- 竹鸡
- 小洋紫苏
- 林檎
- 鸢翅骨
- 刺柄莲座蕨
- 白萆薢
- 九头妖
- 小报春
- 大叶蛇泡簕
- 地贵草
- 小木通
- 落花生
- 杯苋根
- 牛肉
- 雉
- 飘拂草
- 竻慈姑
- 紫萁苗
- 灯台树
- 三钻七
- 球衣藻
- 柏树果
- 胡萝卜叶
- 滴滴花
- 鸬鹚(鸬鹚)
- 葱叶
- 地贵草根
- 苦壶卢子
- 毛叶天胡荽
- 土草果
- 小红蒜根
- 红绵藤
- 小红苏
- 豆叶参
- 小血光藤
- 小白花苏
- 橡实
- 浮海石
- 小石仙桃
- 水飞蓟
- 微毛柃
- 两头尖
- 多斑紫金牛
- 玄精石
- 小报春花
- 小毛鸡
- 大羽藓
- 稀花蓼
- 华南实蕨
- 黄竹参
- 细叶桉果
- 蓝花子
- 毛蜂斗草
- 姜黄
- 风毛菊
- 木天蓼根
- 广东万年青
- 杏李
- 细叶草乌
- 小广藤
- 杏枝
- 细穗爵床
- 落葵花
- 橡木皮
- 橡实壳
- 仙茅参
- 凤凰衣
- 鹿蹄根
- 玄台
- 显脉香茶菜
- 大沙叶
- 小粘药
- 乳白香青
- 何首乌
- 小悬钩子
- 星色草
- 小白鱼
- 海参
- 百舌鸟
- 大蝎子草
- 小花八角枫
- 刺菱
- 白蒿花
- 刺蒺藜
- 芦花
- 小红参
- 细木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