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茴香藻
《中华本草》:水茴香藻
拼音注音
Shuǐ Huí Xiānɡ Zǎo
别名
水茴香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轮藻科植物膨胀丽藻的藻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itella expansa T.F.Allen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晒干。
原形态
水生绿色藻类。高10-45cm,主茎细长,分节和节间,节间粗80-100μm。中央无主轴。节部有轮生的小枝,小枝上具突起的单细胞的"叶"。叶腋的上部具卵状的卵囊,外被螺旋细胞,顶端有冠突,精子囊圆形,生于卵囊的下侧,成熟时呈红色,由数个盾状体细胞组合而成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淡水池塘、湖泊中。为一年生植物,一般喜清澈的流水环境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云南、贵州、四川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藻体皱缩卷曲,绿色,水浸展平后,长8-12cm。下部具假根。主茎细长,丝状,具节,节间长约1cm。节上对生或轮生小枝,小枝一次或多次分叉。小枝及侧枝多等长。质脆。气微腥,味辛。
性味
辛;平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疏风清热;止咳。主风热感冒;咳嗽;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,麻油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水茴香藻
拼音注音
Shuǐ Huí Xiānɡ Zǎo
别名
水茴香
来源
藻类绿藻门水茴香藻Nitella expansa Allen.,以全草入药。
性味
辛,平。
功能主治
疏风清热,利湿止渴。主治水呛咳,风热感冒;外用治烫火伤。
用法用量
配方用。外用研末,加冰片少许,调麻油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虾草
- 木锥花
- 吹火筒
- 宽叶紫萁
- 石莲
- 倒触伞
- 胡麻草
- 红曲
- 羊乳
- 薅田藨
- 山胡椒叶
- 羊蹄叶
- 东北雷公藤
- 水细辛
- 羊屎条花
- 梅花冰片
- 火头根
- 野烟叶
- 蒿枝七
- 地黄瓜
- 大葫芦
- 石夹生
- 衡州乌药
- 唇香草
- 牯牛卵囊
- 越西木香
- 茄花
- 野樱花
- 毛莸
- 刺玫果
- 绣球防风果
- 木瓜枝
- 水绵
- 栗花
- 吊岩风
- 凤眼果根
- 佩兰
- 云实
- 山扁豆子
- 裂序楼梯草
- 头顶一朵花
- 山苏木
- 柚树寄生
- 千金子
- 对叶豆
- 小儿腹痛草
- 盐匏藤果
- 天山堇菜
- 红果冬青
- 刺梨
- 木兰花
- 兰竹参
- 羊靥
- 腐卑
- 栲栗果壳
- 臭灵丹
- 香叶根
- 华东瘤足蕨
- 蒌叶
- 虾子花
- 水珠草
- 杏叶
- 马宝
- 山甘草根
- 斑瓣虎耳草
- 水湿柳叶菜
- 岭南花椒根
- 山野扁豆
- 喜鹊肉
- 四方麻
- 越瓜
- 水苏根
- 灰叶
- 榄仁树皮
- 茄叶
- 红头小仙
- 番木瓜
- 山苍子叶
- 猫油
- 九牛薯
- 寸节七
- 冥楂
- 海非菜籽
- 曲枝天冬
- 水茄
- 水莲沙
- 慈姑叶
- 土大黄叶
- 水黄花
- 天仙果
- 线叶蓟
- 小贯众
- 大麻叶佩兰
- 水皂角
- 笔仔草
- 小鹭鸶兰
- 石豆瓣
- 鸭
- 光叶巴豆树
- 大果琉璃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