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罗果
《中华本草》:吊罗果
拼音注音
Diào Luó Guǒ
别名
大鸡母酸、酸盘子、大叶酸藤、长叶酸藤果、马桂花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紫金牛科植物长叶酸藤子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mbelia longifolia(Benth.)Hemsl.[samara longifolia Benth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攀援灌木或藤本,长3m以上。小枝有明显的皮孔。叶互生;叶柄长0.8-1cm;叶片坚纸质,倒披针形或狭倒卵形,长6-12cm,宽2-4cm,先端广急尖至渐尖或钝,基部楔形,全缘,侧脉很多,常连成边缘脉,总状花序,腋生或侧生于次年生无叶小枝上。长约1cm,被疏微柔毛或无毛,基部具不甚明显的苞片;花梗长3-4mm,被微柔毛;小苞片披针形或三角形,具缘毛及腺点;花4数,长2-3mm;花萼基部连合达1/3至1/2,萼片卵形或披针形,具疏缘毛,密布腺点;花瓣浅绿色或粉红色至红色,分离,椭圆形或卵形,具明显的腺点,里面及边缘密被乳头状突起;雄蕊在雄花中伸出花冠,长约为花瓣长的1倍,仅基部与花瓣合生,花药背部密布腺点;雌蕊在雌花中超出花冠或与花冠等长,子房瓶形,柱头扁平或略盾状。果球形或扁球形,直径1-1.5cm,红色,有纵肋及多少具腺点,萼片脱落,若宿存则反卷;果梗长约1cm。花期6-8月,果期11月至翌年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2300m的山坡疏林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、华南及江西、福建等地。
性味
酸;涩;性平
功能主治
利湿;散瘀。主水肿;泄泻;跌打瘀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蒜
- 大金发藓
- 枯萝卜
- 猪大肠
- 食盐
- 标杆花
- 鬼点灯
- 雀榕根
- 黑络丸菌
- 马蔺花
- 黄栌枝叶
- 麒麟吐珠
- 大青木
- 鸡头
- 大叶紫珠
- 尖舌苣苔
- 獐肉
- 双股箭
- 野鸦椿子
- 虎尾兰
- 荷苞花根
- 牛奶树子
- 大石韦
- 芸香
- 野黄麻
- 小粘叶
- 耧斗菜
- 海参肠
- 紫茉莉叶
- 三加
- 雷公藤
- 水杨梅根
- 剑叶铁树叶
- 鳞片水麻
- 白云花根
- 白楠木
- 花斑叶
- 老鸦胆叶
- 虎掌草
- 紫菜
- 刺楸茎
- 枫树
- 羊屎条叶
- 竹节草
- 菰根
- 老鸦嘴
- 京大戟
- 尖耳贯众
- 大山黧豆
- 黄花苜蓿
- 柏勒儿茶
- 金凤毛
- 草柏枝
- 朝天子
- 黄桷树根疙瘩
- 石楠根
- 小花清风藤根
- 罗浮柿根
- 淡竹根
- 虎胆
- 珠芽蓼
- 陈壶卢瓢
- 黄瓜藤
- 大苦草
- 一把伞
- 佛手柑根
- 白花九里明
- 罐嘴菜
- 小叶莲
- 淡竹笋
- 石茶
- 花蚊虫
- 白千层叶
- 宽穗兔耳风
- 野苦梨根
- 慈姑叶
- 柳叶剑蕨
- 水梨藤
- 红芋
- 假木通
- 白木
- 蕨根
- 滇榧子
- 黄花独蒜
- 轮环藤
- 竹鱼
- 老枪谷叶
- 鱼香草
- 石刁柏
- 刺南蛇藤
- 打箭菊
- 雨蛙
- 窝儿七
- 百里香叶杜鹃
- 慕荷
- 水莲沙
- 杠香藤
- 一年蓬
- 竹叶兰
- 羊耳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