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竹根
《中华本草》:淡竹根
拼音注音
Dàn Zhú Gēn
别名
恒生骨
英文名
rhizome of Henon Bamboo shoot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木科植物淡竹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hyllostachyl nigra(Lodd.ex Lindl.)Munro var.henonis(Mitf.)Stapf et Rendle 2.Bambusa tuldoides Munro. 3.Sinocalamus beecheyanus (Munro)McClure var.pubescens P.F.Li[Bambusa beecheyana Munro var.pubescens P.E.Li;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(Munro) Keng f.var.pubescens (P.F.Li)Keng f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。
原形态
1.淡竹 植株木质化,呈乔木状。竿高6-18m,直径5-7cm,成长后仍为绿色,或老时为灰绿色,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。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,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;箨耳及其繸毛均极易脱落;箨叶长披针形,有皱折,基部收缩;小技具叶1-5片,叶鞘鞘口无毛;叶片深绿色,无毛,窄披针形,宽1-2cm,次脉6-8对,质薄。穗状花序小技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;小穗含2-3花,顶端花退化,颖工或2片,披针形,具微毛;外稃锐尖,表面有微毛;内稃先端有2齿,生微毛,长12-15mm;鳞被数目有变化,3至1枚或缺如,披钍形,长约3mm;花药长7-10mm,开花时,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;子房呈尖卵形,顶生一长形之花柱,两者共长约7mm,柱头3枚,各长约smm,呈帚刷状。笋期4-5月,花期10月至次年5月。 2.青竿竹 植株木质化,呈乔木状。植株丛生,无刺。竿直立或近直立,高达15m,径约6cm。顶端不弯垂,竿的节上分枝较多;节间圆柱形,竿的节间和箨光滑无毛。 3.大头典竹 植株木质化,是乔木状。竿高达15m。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,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节上通常具毛环,节间通常较短;箨鞘背部疏被黑褐色、贴生前向刺毛;释片基部较狭;释舌较长,长约5mm;小穗通常呈麦秆黄色;内稃背部被柔毛,脊上具较长而密的缘毛。叶鞘通常被毛;叶舌较长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。花期3-5月,笋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淡竹通常栽植于庭园。 2.青竿竹多生于平地、丘陵。 3.大头典竹生于山坡、平地工路旁。资源分布:1.淡竹分布于山东、河南、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。 2.青竿竹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。 3.大头典竹分布于广东、海南及广西。
性味
甘;淡;寒
功能主治
清热除烦;涤痰定惊。主发热心烦;惊悸;小儿惊痫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煮取汁,除烦热。2.《日华子本草》:消痰,去风热,惊悸迷闷,小儿惊痫。3.《纲目》:同竹叶煎汤,洗妇人子宫下脱。4.《重庆草药》:下乳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淡竹根
拼音注音
Dàn Zhú Gēn
别名
恒生骨(《石药尔雅》)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根茎。
性味
《日华子本草》:"味甘冷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本草拾遗》:"煮取汁,除烦热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消痰,去风热,惊悸迷闷,小儿惊痫。"
③《纲目》:"同竹叶煎汤,洗妇人子宫下脱。"
④《重庆草药》:"下乳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煎水洗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合血香
- 女贞叶
- 金鱼藤
- 花红叶
- 黑沙蒿子
- 紫花堇菜
- 牛肚
- 白豆蔻壳
- 大叶醉鱼草
- 尿泡草
- 千金子
- 橄榄根
- 匍伏堇
- 锦鸡
- 黑面叶根
- 风车藤
- 紫草
- 白梅花
- 沙旋复花
- 红走马胎
- 黑风散根
- 云南重楼
- 丛毛榕根
- 不凋木
- 杜鹃花果实
- 山棯根
- 林檎
- 小一把抓
- 四川苦丁茶
- 芭蕉花
- 甜瓜茎
- 土密树
- 瓜螺
- 金鸡勒
- 树腰子
- 牛乳
- 山稗子根
- 郁李仁
- 风藤草
- 鸡肫草
- 紫花苣苔
- 大风子
- 西南小阴地蕨
- 短小蛇根草
- 蝶兰
- 黄蘑菇
- 七鳃鳗
- 绛梨木子
- 大头茶
- 葛叶
- 紫苏子
- 商陆叶
- 白云瓜花
- 合欢皮
- 鬣羚角
- 蜂毒
- 紫荆丫
- 芒叶小米草
- 獭肉
- 乌饭子
- 牛扁
- 土黄芩
- 栲栗
- 刺苞南蛇藤
- 雁来红
- 蜂乳
- 密蒙花
- 紫弹树
- 败火草
- 黄堇
- 肥肉草
- 银箔
- 锈毛钝果寄生
- 川桂皮
- 假酸浆
- 双飞蝴蝶
- 风箱树花
- 大狗尾草
- 野木瓜
- 龙船花茎叶
- 砒石
- 蜈蚣草
- 榕须
- 厚皮树皮
- 方叶五月茶
- 阳桃根
- 翻白柴
- 刺葡萄根
- 粉叶地锦
- 紫椴
- 大花剪秋罗
- 牛羊草结
- 糯稻根须
- 金丝藤
- 无距耧斗菜
- 渐尖毛蕨
- 紫筒草
- 山马兰
- 黄花紫丹参
- 胎生铁角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