滇西风毛菊
《中华本草》:滇西风毛菊
拼音注音
Diān Xī Fēnɡ Máo Jú
别名
八面风、天朋草、花戎芦
英文名
all-grass of Bodinier's Saussurea
出处
始载于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羽裂风毛菊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ussurea pachyneura Franch. [Saussurea bodinieria Levl.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,洗净,以纸遮蔽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羽裂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,高5-20cm。根状茎分枝,颈部被褐色的残叶柄。茎直立,被锈色短腺毛或脱毛。基生叶莲座状,叶柄长,紫色,被蛛丝状毛;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形,长9-23cm,宽2.5-4cm,羽状深裂,裂片7-9对,稍斜,长圆形或卵形,具不规则粗裂,先端具刺状小尖,上面被褐色腺状短毛,下面密被白色绒毛;茎生叶2-4个较小。头状花序,单生于茎顶,直径2.5-3cm;总苞钟状,长2-2.5cm,总苞片5-6层,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先端具小刺尖,常反折,边缘干膜质,浅波状,被疏短柔毛;花紫色,长约2cm。瘦果,长圆形,长4-5mm,具黑色横皱纹;冠毛淡褐色,外层短,糙毛状,内层羽毛状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高山草坡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温
功能主治
清肿散结;止血。主痈肿疮疖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研末涂青;或鲜品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:全草:味苦,性温,有止血功能。用于疮疖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千金坠
- 紫柚木
- 蚌兰叶
- 龙虾
- 椴树根
- 滇绣球
- 马边绣球
- 藏鮡肉
- 凤眼果根
- 芋头花
- 虎皮草
- 茶子
- 山姜花
- 营实
- 紫花芥
- 粉团花
- 鹤肉
- 二仙桃
- 玉米须
- 紫萁贯众
- 石寄生
- 鸢翅骨
- 雪山甘草
- 石花
- 黑穗画眉草
- 蓑草根
- 对对参
- 沉香曲
- 郎伞木
- 曾青
- 假刺藤
- 水稻清
- 黄毛榕
- 水狼萁
- 酪
- 黄杞
- 滇绿豆
- 古柯
- 益智仁
- 一匹绸
- 多蒴曲尾藓
- 百齿卫矛
- 灯台树果
- 蛇目菊
- 三丫苦叶
- 大白杜鹃
- 小花梾木
- 蛤壳
- 一叶萩
- 见血清
- 括金板
- 鲦鱼
- 黄缨菊
- 皱叶南蛇藤
- 香叶
- 黄三七
- 小白花苏
- 鹿头肉
- 蚕茧草
- 霞天膏
- 羊肚菜
- 黄花香薷
- 钮子七
- 驴毛
- 狗脚草根
- 蜀葵花
- 竹蠹虫
- 黑心蕨
- 猪苓
- 黄紫堇
- 黄荆根
- 石斑鱼
- 狗肝
- 观音苋
- 扶桑金星蕨
- 鹦鹉
- 野芝麻
- 鼬鼠肉
- 鲜地黄
- 斑瓣虎耳草
- 寄生藤
- 樗白皮
- 鲨鱼油
- 乌尼参
- 水红木花
- 鹧鸪血
- 香构
- 插田泡
- 鳟鱼
- 罗盖叶
- 熊掌
- 香樟
- 羊红膻
- 大白顶草
- 水芹菜
- 貒肉
- 雕骨
- 水杨木白皮
- 蝈蝈
- 酒饼叶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