蚌兰叶
《中华本草》:蚌兰叶
拼音注音
Bànɡ Lán Yè
别名
紫万年青叶、蚌花叶、红蚌兰叶
英文名
Herb of Siebold Buttercup
出处
出自《广东中药》Ⅱ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鸭跖草科植物紫万年青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oeo discolor(L' Her.) Hance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紫万年青 多年生草本,高50cm。茎较粗壮,肉质。节密生,不分枝。叶基生,密集覆瓦状,无柄;叶片披针形或舌状披针形,长10-30cm,宽2-6cm,先端渐尖,基部扩大成鞘状抱茎,上面暗绿色,下面紫色。聚伞花序生于叶的基部,大部藏于叶内;苞片2,蚌壳状,大而扁,长3-4cm,淡紫色,包围花序,花多而小,白色;萼片3,长圆状披针形,分离,花瓣状;花瓣3,分离,卵圆形;雄蕊6,花丝被长毛;子房3室。蒴果2-3室,室背开裂。花期5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人工栽培于庭园、花圃。资源分布:我国南方各地可露天种植,其他地区多温室栽培。
性味
甘;凉;淡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化瘀止血。主肺热咳嗽;吐血;衄血;便血;泻痢;跌打损伤;瘰疬;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可用至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陆川本草》:去痰止痛。治痢疾,跌打驳骨。2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清热止血。治便血,咳血,尿血。3.《广东中药》Ⅱ: 止咳,止血。治劳伤吐血,咳血,便血,痰火核,肺燥热咳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蚌兰叶
拼音注音
Bànɡ Lán Yè
别名
红蚌兰叶(广东中药》Ⅱ)
出处
《广东中药》Ⅱ
来源
为鸭跖草科植物紫万年青的叶。春、秋均可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紫万年青,又名:紫蒀、紫兰、红面将军、血见愁。
多年生草本。茎粗壮,多少肉质,高不及50厘米,不分枝。叶互生而紧贴,披针形,长15~30厘米,宽2.5~6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鞘状,上面绿色,下面紫色。花白色,腋生,具短柄,多数,聚生,包藏于苞片内;苞片2,蚌壳状,大而压扁,长3~4厘米,淡紫色;萼片3,长圆状披针形,分离,花瓣状;花瓣3,分离;雄蕊6,花丝有毛;子房无柄,3室。蒴果,开裂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多栽培供观赏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。
性味
甘,凉。
①《陆川本草》:"苦,寒。"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平,微辛涩。"
⑦《广东中药》Ⅱ:"甘淡,凉。"
功能主治
清热,止血,去瘀。治肺热燥咳,吐血,便血,尿血,痢疾,跌打损伤。
①《陆川本草》:"去瘀止痛。治痢疾,跌打驳骨。"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清热止血。治便血,咳血,尿血。"
③《广东中药》Ⅱ:"止咳,止血。治劳伤吐血,咳血,便血,痰火核,肺燥热咳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木防己
- 木芙蓉
- 獐牙菜
- 猪獠参
- 越南悬钩子
- 野樱桃根
- 白牛胆根
- 毛八角莲
- 迎春花根
- 白石榴花
- 野丁香根
- 迎春花叶
- 越南樟皮
- 木蝴蝶树皮
- 越西木香
- 白朱砂莲
- 白花射干
- 木本胡枝子皮
- 郁金香根
- 木姜子根
- 野猪外肾
- 野毛金莲
- 远志木蓝
- 白毛藤根
- 白毛夏枯草
- 白胶香
- 白背青荚叶
- 白花丁香
- 毛八角枫
- 野凤仙花
- 白花夏枯草
- 白石榴根
- 野扇花果
- 白花蛇头
- 母猪藤根
- 白花甜蜜蜜
- 木姜子茎
- 木天蓼根
- 白杜鹃花
- 木本胡枝子叶
- 野山蚂蟥
- 白脚威灵
- 野棉花根
- 泽珍珠菜
- 白枪杆根
- 白花灯笼
- 白花菜根
- 白花猪母菜
- 猪蓼子草
- 野冬青果
- 野冬青皮
- 止血扇菇
- 獐耳细辛
- 猪母柴根
- 豆瓣七
- 白毛鹿茸草
- 木通七叶莲
- 白沙虫药
- 白毛草
- 白粉蕨
- 木锦鸡儿
- 木本猪毛菜
- 棉花杜仲
- 野杜仲果
- 木达地黄
- 白牛尾七
- 白桂木根
- 梅花刺根
- 木防己花
- 白猪栗根
- 野山芝麻
- 母丁香
- 木黄连
- 棉花藤
- 野大豆藤
- 菊花脑
- 针刺铁仔
- 白背叶根
- 野丁香
- 梅花刺果
- 迎春花
- 杧果钉
- 白枪杆
- 木半夏根
- 白背三七
- 白犁头草
- 樟木钻
- 毡盖木耳
- 樟树果
- 照山白
- 樟树根
- 白猪母菜
- 樟柳头
- 猪鬃刚
- 白花菜子
- 白腹锦鸡
- 毛五加皮
- 野罂粟壳
- 棕树心
- 猪殃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