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樟
《*辞典》:香樟
拼音注音
Xiānɡ Zhānɡ
别名
樟木树
出处
《红河中草药》
来源
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根或茎。全年可采,洗净,切片,阴干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达25米。小枝具棱。叶互生,革质;叶形变异甚大,常为椭圆状卵形或矩圆状卵形,长6~12厘米,宽3~6厘米,具羽状脉,侧脉6~8对,脉腋有腺点。圆锥花序或聚伞花序;花小,绿白色;花被片6,卵形,内面被短柔毛;能育雄蕊9,花药4室,第三轮雄蕊花药外向瓣裂。果实球形,黑色,直径6~8毫米;果托倒圆锥状,红色,有纵条纹。
本植物的叶(香樟叶)、果实(香樟果)均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分布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贵州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树干和树根含挥发油2~4%,油中主要成分为黄樟醚,含量达60~95%,其次为β-蒎烯、水芹烯、丁香油酚和桂皮醛等。
性味
微辛,温。
功能主治
温中散寒,消食化滞。治胃肠炎,胃寒腹痛,消化不良,百日咳,痢疾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复方
治百日咳,痢疾:香樟干皮一钱,山茨菇五分,红糖二钱,水煎服。
备注
本品还可治风湿性关节炎,疟疾,跌打损伤等症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羊红膻
- 大白顶草
- 水芹菜
- 貒肉
- 雕骨
- 水杨木白皮
- 蝈蝈
- 酒饼叶根
- 鸽粪
- 牛胆
- 野西瓜苗
- 牛肋筋
- 蛇头草
- 紫油木叶
- 鼠胆
- 止血扇菇
- 滇白芷
- 翼核果
- 刺苋菜
- 甘蔗皮
- 薄柱草
- 小果野葡萄
- 水红木叶
- 人参
- 白豆
- 鱼串草
- 花生壳
- 白刺花叶
- 花皮胶藤
- 寄居蟹
- 石鳖
- 臭黄荆叶
- 粘鱼须
- 艳山姜
- 鹿角芦荟
- 白地紫菀
- 竹象鼻虫
- 茶绒
- 垂果南芥
- 龙脑香子
- 蜂房
- 草红藤
- 竹柏
- 黑节草
- 绿豆花
- 诃子叶
- 幼油草
- 川牛膝
- 竹叶子
- 野颠茄
- 库页悬钩子根
- 鸡屎藤
- 鸡脚草乌
- 牛目椒
- 牛角七
- 粗叶悬钩子
- 蚯疽草
- 豆瓣七
- 白前
- 鲥鱼鳞
- 苦树皮
- 蚌壳草
- 草果药
- 大昏头鸡
- 黑壳楠
- 楮树白皮
- 鹅观草
- 马蹄甲
- 黄缅桂果
- 荜茇
- 飞来鹤
- 青刺尖
- 茉莉叶
- 牛尾泡
- 铜脚威灵仙
- 高粱泡叶
- 点腺过路黄
- 猪脾
- 水松球果
- 银紫丹参
- 鱼眼草根
- 千里光
- 鼺鼠
- 龙眼
- 通骨消茎叶
- 藏三七
- 柯榔木
- 大烟锅草
- 紫红鞭
- 珍珠绣球
- 野花椒皮
- 小花鸢尾
- 岩败酱
- 蟒蛇草
- 云木香
- 返顾马先蒿
- 龟甲
- 狗核树
- 昆明鸡血藤
- 烟锅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