皱叶南蛇藤
《中华本草》:皱叶南蛇藤
拼音注音
Zhòu Yè Nán Shé Ténɡ
别名
南蛇藤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皱叶南蛇藤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lastrus glaucophyllus Rehd.et Wils.var.rugosus(Rehd.etWils.)C.Y.Wu[C.rugosusRehd.et Wils.〕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皱叶南蛇藤 藤状灌木,无毛。叶纸质或坚纸质;叶片卵状椭圆形或阔楔形,长6-10cm,宽2.5-6.5cm,边缘具圆齿状细锯齿,叶背色绿,不带白粉,背面脉上常被微柔毛,侧脉间小脉平行展开,常成不规则的稍凸起的长方格状。聚伞花序腋生,具短梗或无梗,稀组成长3-6cm的总状花序顶生;小花梗中部具关节,长3-4mm,萼片卵形至圆形,具线状睫毛;花瓣长圆形,先端圆形,浅的啮蚀状,长5mm,宽1-1.5mm;雄蕊与花瓣等长,花丝锥形;雌花萼片突尖,不育雄蕊较萼片短。蒴果卵球状,纯黄色,直径6-8mm,每室具种子2颗。种子椭圆形,长4mm。花期3-6月,果熟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30-2750m的山坡阔叶林中或灌丛中或高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,稀分布于甘肃、湖北、广西、贵州。
性味
辛;苦;凉;有小毒
功能主治
透发麻疹;祛风通络。主小儿麻疹;风湿痹痛;劳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胭脂木
- 黄茄花
- 火秧竻
- 假菠菜
- 栘依果
- 白云瓜
- 红毒茴
- 鹳骨
- 吊山桃
- 寒莓叶
- 珍珠莲根
- 巴豆油
- 窄叶大戟
- 红毛鸡
- 朱兰
- 蘡薁根
- 遍山红
- 蝈蝈
- 狐心
- 白升麻
- 豆蔻壳
- 艾虎
- 路旁菊
- 野兔毛
- 水细辛
- 草玉梅
- 牵牛子
- 蜘蛛网
- 小百部
- 牛胆参
- 过塘蛇
- 小箭草
- 了哥王
- 樟木
- 毛薯
- 黄唇鱼心
- 戴星草
- 海龙
- 丝瓜藤
- 垂丝卫矛果
- 野苋子
- 五脉绿绒蒿花
- 对叉疔药
- 苦草
- 鸭脚茶
- 白金古榄
- 黄泡子
- 岩人参
- 哈士蟆
- 野马追
- 甘土
- 慈菇
- 鹤肉
- 藏菖蒲
- 水松叶
- 珍珠伞
- 木虾公
- 芦子兰
- 柱果铁线莲
- 鳍蓟
- 石腊红
- 高山扁枝石松
- 雷公藤
- 紫参
- 百灵草
- 一箭球
- 马蹄草
- 针砂
- 土黄连
- 大鱼鳔花
- 香蕉根
- 小麦麸
- 九牯牛
- 黄背草果
- 蓼大青叶
- 竹节参
- 地肤子
- 野扁豆
- 红丝线
- 七里香
- 鸡大腿
- 溲疏
- 土茶
- 铜锤玉带草
- 红花苗
- 番红花
- 尖山橙
- 生瓜
- 大草乌
- 枳根皮
- 原蚕子
- 柳絮
- 台蘑
- 奇林翠雀
- 桃树根、茎、树皮
- 野西瓜苗
- 光叶石楠
- 毛叶天胡荽
- 网脉橐吾
- 小金钱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