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塘蛇
《中华本草》:过塘蛇
拼音注音
Guò Tánɡ Shé
别名
水盖菜、崩草、草里银钗、白玉钗草、玉钗草、水瓮菜、过江龙、水芥菜、水菜岳、狗肠草、过江藤、枇杷菜、鱼鳔草、水浮藤、过沟龙、过塘标蚕茧草、水盎菜、假瓮菜
英文名
Herb of Creeping Waterprimrose
出处
出自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柳叶菜科植物水龙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udewigia adscendens(L.)Hara[Jussiaea adscendens L.;J.repens 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水龙,浮水或匍匐状草本,无毛,其浮水茎的每一节上常有圆柱状的白色囊状浮器,具多数丝状根。叶互生,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,长1.5-5cm,宽0.5-2.5cm,先端圆或钝,基部渐狭;叶柄长0.3-1cm。花单生于叶腋,具长柄;萼裂片5,披针形,长约7mm,外面被疏长柔毛;花瓣5,白色,基部淡黄,倒卵形,长约12mm;雄蕊10,子房下位,5室,柱头头状,5浅裂。蒴果线状圆柱形,长2-3cm,径约3mm,无毛或有毛;果柄长2.5-3.5cm。种子多数,矩形,平滑。花期5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500m的水田或浅水池塘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在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1.干燥全草,茎甚长,粗3-5mm,红棕色,有纵直条纹,质较柔韧。[br]2.节下着生多数毛发状须根,黑色,白色囊状浮器已扁瘪不明显,或脱落。[br]3.叶皱缩,倒卵形至长圆状卵形。[br]4.花果多脱落而少见。
化学成分
含黄酮甙、酚类、氨基酸、糖类。
性味
味苦;微甘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;利尿;解毒。主感冒发热;燥热咳嗽;高热烦渴;淋痛;水肿;咽痛;喉肿;口疮;风火牙痛;疮痈疔肿;烫火伤;跌打伤肿;毒蛇;狂犬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烧灰调敷;或煎汤洗。
各家论述
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理酒病,敷背痈,治蛇伤,颠狗咬伤,利小便,捣汁饮。2.《天宝本草》:利湿热,行水道,治筋骨疼痛。3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利尿解热。理酒疸,治蛇伤。4.《陆川本草》:清热解毒,利水消肿。治天泡疮,血瘙。5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各种疮毒及淋病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过塘蛇
拼音注音
Guò Tánɡ Shé
别名
水盖菜、崩草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水瓮菜(《本草求原》),水龙(《柳冈杂记》),过江龙(《天宝本草》),水芥菜(《岭南采药录》),水菜岳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,狗肠草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过江藤(《四川中药志》),枇杷菜、鱼鳔草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假蕹菜(《广西中草药》),水浮藤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来源
为柳叶菜科植物水龙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浮水或匍匐状草本,无毛,其浮水茎的每一节上常有圆柱状的白色囊状浮器,具多数丝状根。叶互生,倒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,长1.5~5厘米,宽0.5~2.5厘米,先端圆或钝,基部渐狭;叶柄长0.3~1厘米。花单生于叶腋,具长柄;萼裂片5,披针形,长约7毫米,外面被疏长柔毛;花瓣5,白色,基部淡黄,倒卵形,长约12毫米;雄蕊10;子房下位,5室,柱头头状,5浅裂。蒴果线状圆柱形,长2~3厘米,径约3毫米,无毛或有毛;果柄长2.5~3.5厘米。种子多数,矩形,平滑。花期夏、秋。
生境分布
生于水田、水池中或沟渠中。分布我国西南部、南部至东部。产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福建等地。
形状
干燥全草,茎甚长,粗3~5毫米,红棕色,有纵直条纹,质较柔韧。节下着生多数毛发状须根,黑色,白色囊状浮器已扁瘪不明显,或脱落。叶皱缩,倒卵形至长圆状卵形。花果多脱落而少见。
化学成分
含黄酮甙、酚类、氨基酸、糖类。
性味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淡,性寒。"
②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甘,寒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清热,利尿,消肿,解毒。治燥热咳嗽,酒疸,淋病,麻疹,丹毒,痈肿疔疮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理酒病,敷背痈,治蛇伤,颠狗咬伤,利小便,捣汁饮。"
②《天宝本草》:"利湿热,行水道,治筋骨疼痛。"
③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利尿解热。理酒疸,治蛇伤。"
④《陆川本草》:"清热解毒,利水消肿。治天泡疮,血瘙。"
⑤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各种疮毒及淋病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3~1两;或捣汁。外用:捣敷或煅灰调敷。
复方
①治酒疸:鲜过塘蛇一握。捣烂绞自然汁,和冬蜜等量调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②治淋浊:鲜过塘蛇一两,冰糖半两。酌加水煎,饭前服,日两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③治水肿:过塘蛇、水茴香、水皂角、甘草、茯苓。水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④治蛇伤、疯狗咬伤:鲜过塘蛇一至二握。洗净捣烂,绞自然汁内服,渣敷伤处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⑤治感冒发热,燥热咳嗽:过塘蛇五钱至一两,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⑥治痈疮,跌打:鲜过塘蛇捣烂敷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⑦治小儿脓疱疮:过塘蛇煎水洗,另用鲜草捣烂敷。
⑧治乳痈:过塘蛇捣烂敷。
⑨治风火牙痛:过塘蛇二两,水煎服。(⑦方以下出《广西中草药》)
⑩治实热口渴便秘:鲜过塘蛇捣汁二至四两,调冬蜜炖温服。
⑾治麻疹透后高热不退:鲜过塘蛇一至二两,捣汁,水炖服。
⑿治带状疱疹:鲜过塘蛇捣汁,调糯米粉,涂患处。(⑩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菊花脑
- 鳖血
- 海芙蓉
- 盐麸叶
- 白毛藤
- 海蕴
- 大叶醉鱼草
- 落花生
- 淡菜
- 桑皮汁
- 牛喉咙
- 凸额马先蒿
- 百味参
- 扁轴木
- 火炮草果
- 长柄臭黄荆
- 风湿木
- 草独活
- 剑皮树菌
- 连香树
- 柑
- 东北红豆杉
- 多穗石柯茎
- 二裂叶委陵菜
- 黄桷浆
- 看麦娘
- 金边龙舌兰
- 箭杆杨
- 刻裂紫堇
- 黑葡萄液汁
- 金缕梅
- 葛藟果实
- 鹿茸
- 威灵仙叶
- 破天菜
- 毛花洋地黄
- 莽草根
- 牛耳大黄
- 水莎草
- 蓝花子
- 蒲葵
- 牛角腮
- 竹叶马豆
- 透茎冷水花
- 心叶荆芥
- 铁色箭
- 野麦子
- 鸦胆子
- 狭叶桃叶珊瑚
- 紫花络石
- 紫苏
- 双色龙胆
- 刺梨叶
- 黄海葵
- 秋海棠果
- 白饭树根
- 明萼草
- 铁破锣
- 砂漏芦
- 鬼柳树
- 通草
- 矮柳穿鱼
- 韭菜莲
- 南烛根
- 冬瓜皮
- 鲛鱼皮
- 麻羊藤
- 剪刀草
- 水慈姑
- 马牙七
- 鳕鱼
- 黑沙蒿根
- 墨
- 雁肪
- 小败火草
- 银老梅
- 鸡血藤
- 两指剑
- 白叶不翻
- 肉豆蔻
- 大鱼鳔花
- 边缘鳞盖蕨
- 木槿根
- 大铁扫把
- 脓见愁
- 披叶苔
- 牛儿藤
- 山芹
- 绿萼梅
- 葡萄
- 榆蘑
- 刺针草
- 黑虎耳草
- 腊雪
- 透骨香根
- 蛇接骨
- 山海螺
- 川乌
- 黄水藨叶
- 琼枝